当前位置:首页 > 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6月《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资料(DOC)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2016年6月
同学们在进行本课程复习时,可参考以下方法:熟记本文件提及的要重点复习的题目,优先熟练打*号的题目;在此基础上全面复习,祝考试顺利通过!
一、 相关信息
1. 总评成绩 = 形考成绩×50% + 考试卷面成绩×50%
2. 考试时间:2016年7月9日14:00—15:00(以考试座位表上的时间为准)。 3. 考试代号及考试方式:2755(闭卷笔试)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 1. 单选:1分×10=10分 2. 多选:2分×5=10分 3. 名词解释:4分×5=20分
三、要重点复习的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征额————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2、保值国债————在国债发行时就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了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税率还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止涨。
***3、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其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5、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6、财政职能————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7、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8、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者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9、信用————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10、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和实现的某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11、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12、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1
4. 填空:1分×20=20分 5. 问答:4小题,共30分 6. 计算:5分×2=10分
**1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14、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题
1、财政是一个 经济 范畴,又是个 历史 范畴。
2、我国现行税率可分为三种: 比例 税率、 累进 税率、 定额 税率。 3、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 平价 、 折价 、 溢价 。 4、财政信用措施主要有: 公债 和 财政贷款 。
5、信用的职能有 资金再分配 和 提供和创造货币 。 6、 股份制 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7、原始存款的策源地是 中央 银行,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 商业 银行。 8、中央银行具有 政策 职能、 管理 职能、 服务 职能。 9、外汇市场有 有形 市场和 无形 市场之分。
***10、国债具有三个特征: 有偿性 、 自愿性 和 灵活性 。
***11、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购买性 支出和 转移性 支出。
**12、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 高度集中 、 分散管理 、 统分结合 的管理模式。
**13、我国中央国库由 中国人民银行 代理。
**14、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 国家预算 管理体制。
**15、信用形式主要有 商业信用 、 银行信用 、 国家信用 、 消费信用 、 民间信用 。
**16、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 、 非银行金融机构 。
**17、西方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需求接上论侧重 社会总需求 的过度;成本推动论侧重 社会总供给 的增加。
18、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经济 条件,二是 政治 条件。
19、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补偿性 支出、 消费性 支出和 积累性 支出三类。
20、财政政策工具可以分为 财政措施 和 财政信用措施 两大类。
21、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 现收现付制 ; 完全基金制 ; 部分基金制 。 22、1994年,我国建立了 国家开发银行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家政策性银行。
23、目前,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 保险公司 、 信托投资公司 和 信托合作类金融机构 。
24、保险职能有: 分散危险 、 组织经济补偿 、 融通资金 。 25、 汇率 是外汇买卖中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
****26、中央银行是 发行 的银行、 银行 的银行、 政府 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
2
管理机构。
*27、财政具有 资源配置 、 收入分配 、 经济稳定 三大职能。
***28、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 强制性 、 固定性 、 无偿性的特征。 ***29、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 “成本—效益” 分析法、 最低费用 选择法、 “公共劳务” 收费法。
***30、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社会保险 。
**31、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 现金流通 领域和 转账结算 领域。 ***32、信托的职能有 财务管理 、 资财融通 、 信用服务 。 ***33、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 削减 财政支出和 增加 税收。
(三)单项选择题
1.财政属于( B )范畴。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C )。
A. 个人消费的需要 B. 企业生产的需要 C. 社会的公共需要 D. 家庭的生活需要
3.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 A )高低的主要因素。
A. 剩余产品价值率 B. 产品合格率 C. 工资增长率 D. 物价指数
4.国债是指( C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 企业 B. 团体 C. 政府 D. 个人 5.财政补贴的对象是( B )。
A. 政府机构 B. 企业和居民 C. 失业者 D. 伤残人 6.( B )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A.银行资本金 B. 存款负债 C. 向中央银行借款 D. 同业拆借 7.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 )。
A.中国人民银行 B. 中国银行 C. 中国工商银行 D. 中国农业银行 8. ( B )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
A. 原保险 B. 再保险 C. 单一保险 D. 综合保险
9.( A )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
A. 同业拆借 B. 票据承兑 C. 票据贴现 D. 国债回购业务 10.( B )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 支票 B. 银行卷 C. 大额存款单 D. 股票 **1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C )。
A. C B. V C. M D.C+V **1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 C )。
A. 生产资料所有权 B. 产品所有权 C. 国家政治权力 D. 剩余价值支配权
**13.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 B )。
A. 购买性支出 B. 转移性支出 C. 可控性支出 D. 不可控性支出 **14.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 A )。
A. 公务费 B. 工资 C. 职工福利费 D. 补助工资
3
**15.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C )。
A. 财政透支 B. 动用上年结余 C. 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 发行国债 ****16.( B )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A. 私人 B. 股份制 C. 国家 D. 中央 ****17.保险是一种( B )制度。
A. 经济管理 B. 经济补偿 C. 社会保险 D. 社会福利 ***18. ( D )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
A. 即期外汇交易 B. 远期外汇交易 C. 地点套汇 D. 掉期交易 ****19. 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 C )。
A. 政府 B. 企业 C. 居民 D. 投机商 ****20.( A )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
A. 贸易收支 B. 劳务收支 C. 单方面转移 D. 特别提款权 2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D )。
A. 社会产品C+V+M B. 折旧基金C C. 职工劳动报酬收入V D. 剩余产品价值M 22.财政是以( A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 国家 B. 企业 C. 个人 D. 法人 23.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C )。
A. 控股制 B. 银行信贷收支 C. 招标制 D. 财政透支 24.综合财政计划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
A. 国家预算 B. 银行信贷收支 C. 现金收支 D. 企业部门财务收支 25.( C )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26.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A )。
A.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B. 税收管理体制
C.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D. 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27.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 )。
A. 国家预算拨款 B. 自由资金 C. 企业存款 D. 居民存款 28.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 B )。
A. 中央银行 B. 商业银行 C.专业银行 D. 政策性银行 29.( C )是指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A. 货币政策 B. 货币政策目标 C. 货币政策工具 D. 货币政策的依据
30.( B )是一辆货币同关键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A. 套算汇率 B. 基本汇率 C. 兑换收入 D. 交叉相除法 **31.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32.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倾向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A. 银行贷款 B. 银行存款
C. 提现率 D. 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33.( B )具有“信用创造”等功能。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