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5套精选试卷合集】湖南省郴州市2019-2020学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B、根据除去O2中的CO通过盛有CuO的硬质玻璃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
C、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液时硬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产生的泡沫多进行解答;
D、根据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由于可溶物与不可溶物共存故可采用过滤的方式完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羊毛纤维与涤纶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味不同,羊毛纤维有焦羽毛味,故此方法可行. B、除去O2中的CO通过盛有CuO的硬质玻璃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属于新的杂质,顾此方法不可行.
C、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液时硬水的泡沫少软水泡沫多,故此方法可行.
D、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由于可溶物与不可溶物共存故可采用过滤的方式完成,得到氯化钠溶液后再进行蒸发结晶,故此方法可行. 故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性鉴别题,解决的重点是能对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要有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由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可以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降温后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 【解答】解: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但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可能没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安居乐业”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具体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聚氯乙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
11.金属钛(Ti)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金属表面现象
Ti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Mg
放出气泡速度快
Cu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 B、根据Ti和Mg的活动性进行分析判断;
C、从工业生产的成本进行分析;
D、从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盐酸浓度的大小等因素分析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解答】解:A、由现象可以看出反应最快的是镁,其次是钛,无明显现象时铜;根据反应快慢、能否与酸反应与活动性之间的对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镁、钛、铜,所以,A错误; B、Ti和Mg都与盐酸反应,在除去Mg的同时,Ti也除掉了,所以,B错误;
C、钛(Ti)是一种昂贵的金属,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制取铜,成本太高,在工业上是不可取的,所以,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盐酸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 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先从N5的表示方法,得到它是一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再根据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离子带电的原理分析出N5+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从而判断正确答案.
【解答】解:从N5+的表示方法可看出它是一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每个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当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时,原子不显电性,而N5+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和原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离子是由于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等而不带电.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
++
+
+
【分析】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列举例子来判断.
【解答】解:A、H2O、NaOH、NaHCO3等物质中都含有H元素,但都不是酸,所以A不正确. B、紫色石蕊试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这是碱性溶液的共性,所以B正确.
C、CuO+2HCl═CuCl2+H2O,CO2+2NaOH═Na2CO3+H2O都是有盐和水生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所以C不对. 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反应很多,如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但反应物都不是碳酸盐,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首先要分析题型,然后确定解题方法.本题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同时本题是通过具体事例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所以也可以通过列举例子的方法进行排除.
1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