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8 6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等物质,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2.沉淀溶解的三种常用方法
(1)盐溶解法:加入盐溶液,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Cu(OH)2溶于NH4Cl溶液。
(2)配位溶解法:加入适当的配合剂,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种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AgCl溶于氨水。
(3)氧化还原法: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平衡体系中的离子浓度降低,从而使沉淀溶解,如Ag2S溶于硝酸。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8·高考江苏卷)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Ksp(AgCl)>Ksp(AgI)。( )
(2)(2018·高考天津卷)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沉淀,生成黑色沉淀,则Ksp(CuS)<Ksp(ZnS)。( )
(3)(2018·高考江苏卷)右图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24)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
2c(SO24)越大c(Ba)越小。( )
-
+
+
-
+
(4)(2017·高考江苏卷)常温下,Ksp[Mg(OH)2]=5.6×10的含Mg2溶液中,c(Mg2)≤5.6×104 mol·L1。( )
(5)(2016·高考江苏卷)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
-1
+
+
-
-
-12
,pH=10
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
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所以Ksp(BaSO4)<Ksp(CaSO4)。( )
答案:(1)× (2)× (3)√ (4)√ (5)×
2.(2019·高考全国卷Ⅱ)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 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解析:选B。a、b分别表示温度为T1、T2时溶液中Cd2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间接表示对应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Ksp只受温度影响,即m、n、p三点对应的Ksp相同,又T1 3.(2018·高考全国卷Ⅲ)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 - - + + -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 + - -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解析:选C。根据滴定曲线,当加入25 mL AgNO3溶液时,Ag与Cl刚好完全反应,AgCl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溶液中c(Ag)=c(Cl)=10c(Ag)·c(Cl)=10 + - + - -9.5 + - -4.75 + - - - - - mol·L1,Ksp(AgCl)= - =3.16×10 -10 ,A项正确;曲线上各点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故符 - -1 合c(Ag)·c(Cl)=Ksp(AgCl),B项正确;根据图示,Cl浓度为0.050 0 mol·LAgNO3溶液,则Cl浓度为0.040 0 mol·L - -1 时消耗25 mL 时消耗20 mL AgNO3溶液,a点对应AgNO3溶 液体积为15 mL,所以反应终点不可能由c点移到a点,C项错误;由于AgBr的Ksp小于AgCl的Ksp,初始c(Br)与c(Cl)相同时,反应终点时消耗的AgNO3溶液体积相同,但Br - - - 浓度小于Cl浓度,即反应终点从曲线上的c点向b点方向移动,D项正确。 4.(2017·高考全国卷Ⅲ)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 - - 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Ksp(CuCl)的数量级为107 B.除Cl反应为Cu+Cu2+2Cl===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 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当c(Cu)=102 mol·L + - - + - -1 + + + - - + - - 时,c(Cl)约为10 - -4.75 mol·L1, - 则Ksp(CuCl)=c(Cu)·c(Cl)的数量级为107,A项正确;根据题目信息可知,B项正确;Cu、Cu2是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的,并不是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交点处c(Cu)=c(Cu2)≈106 mol·L1,则2Cu===Cu2 + + + - - + + + + - c(Cu2) +Cu的平衡常数K=2≈106,该平衡常数很大,因而反应趋于完全,D项正确。 + c(Cu)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NaOH C.氨水 B.Na2CO3 D.MgO + 解析:选D。本题常规方法是加入化学物质直接与Fe3反应形成沉淀,但在这里却巧妙地利用了MgO消耗FeCl3水解生成的HCl促进FeCl3水解生成Fe(OH)3沉淀,同时MgO转化成MgCl2,即使MgO过量,但它难溶于水,不引入新杂质。 2.室温下,向含有AgCl和AgBr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Br固体时,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 A.c(Ag) C.c(Cl) 解析:选C。因为存在AgCl(s) + - -+ c(Cl)B. - c(Br) c(Ag)·c(Br)D. - c(Cl) Ag(aq)+Cl(aq)和AgBr(s) - + - - Ag(aq)+Br(aq) + +- 两个平衡,当加入NaBr固体时,溶液中c(Br)增大,第二个平衡左移,c(Ag)减小,第一c(Cl)c(Cl)·c(Ag) 个平衡右移,c(Cl)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c(Br)c(Br)·c(Ag) - - - + Ksp(AgCl)c(Cl) ,由于Ksp只随温度发生变化,故是常数不变化,B不符合题意;- Ksp(AgBr)c(Br) - c(Ag)·c(Br)Ksp(AgBr)- =,c(Cl)增大,该值减小,D不符合题意。 -- c(Cl)c(Cl) 3.下表为有关化合物的pKsp,pKsp=-lg Ksp。 相关化合物 pKsp AgX a AgY b AgZ c +-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向AgNO3溶液中加入适量NaX溶液,得到沉淀AgX;②向①中加NaY固体,则沉淀转化为AgY;③向②中加入NaZ固体,沉淀又转化为AgZ。则表中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C.c>a>b B.a<b<c D.a+b=c 解析:选B。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可知,溶解度小的沉淀总是向着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再结合pKsp=-lg Ksp可知,Ksp越小其pKsp越大,故B正确。 4.(2020·昆明高三质检)在pH为3~4的环境中,Cu2、Fe2不能生成沉淀,而Fe3几乎完全沉淀。工业上制取CuCl2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到80 ℃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纯Cu将Fe2还原 B.向溶液中加入(NH4)2S使Fe2沉淀 C.直接加水加热使杂质离子水解除去 D.在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CuO粉末调节pH为3~4 解析:选D。A项,Cu与Fe2不反应;B项,引入新杂质,且Cu2转化为CuS;C项,直接加水加热,Cu2也会发生水解;D项,通入Cl2,把Fe2氧化为Fe3,再加入CuO调节pH为3~4,使Fe3沉淀完全即可。 5.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 + + + + + + +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 Ag(aq)+SCN(aq) -+ -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 解析:选D。A项,根据信息,白色沉淀是AgSCN,存在溶解平衡:AgSCN(s)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