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忻州寇氏族谱
文史资料 族内流通
忻州 寇氏家族谱
二零零二年(壬午)仲冬
目录
史序 .................................................................................................................................................. 2 前言 .................................................................................................................................................. 2 一 忻州建置沿革 ............................................................................................................................. 3 二 寇氏溯源 ..................................................................................................................................... 4 三 忻州寇氏祖系考、 ..................................................................................................................... 5 四 在忻寇氏族人分布考 ................................................................................................................. 5 五 功名篇......................................................................................................................................... 6 六 历代宗亲 ..................................................................................................................................... 7
史序
从西周前姬氏到西周武王赐姓寇,吾氏由来约已有三千余年矣。其沿举演变,若山岚蔽目,亦若疑云困境,实使人难辨矣。然宋末元兴家族两支在忻定居,有族人口授言传,家谱记述确是定论矣。族谱编而复失,失而复编,几经周折,延续至今,记述了吾族辈分之高低,人丁之兴旺,亦反映了吾氏传统之家教与礼仪道德,实属他氏所不及矣。
三千余年来,吾氏历经了中华文名之创建与弘扬,勤劳为本,善良为质,在华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已,功垂千古,名昭万世,吾氏与日同辉。
宋末元兴,家族二始祖,百福公与时鲁公奉祖命定居豆罗、解原两地,若凤栖梧,龙腾云,虎踞山,传宗接代,行云播雨,迄今七百多年矣。七个世纪以来,吾族由少至多,由弱到强,由落后到进步,历经沧桑,生机焕发。古堡遗址证实了寇氏之文明,美好传说记述了寇氏之光荣,寇氏如强劲之野草,植根于忻州之土,牧水、云中之滨矣。
追忆古往,吾氏有治国安邦之司寇先贤,亦有才能出众、才华横溢之一代名相双天官寇准,还有学海贤士,武林高手,德高士绅,能工巧匠??追思先圣,他们始终遵循道德、勤劳、奋进、向上之贤训,为后辈建树了一座做人的无字丰碑,值得后来者敬仰与垂青。
悠久史光耀前人,光辉业激励后人,此乃吾氏引以自豪与骄傲之大德也。然吾族因传统生活观,封建守业观之限,族人被束缚在几亩薄田上传宗接代,艰辛劳作,以致文化落后,目光短浅,睿智藏而难现,聪明匿而难展,文采晦而难光,族兴而无名,人众而才乏,此乃吾族之愧疚也。族人忆及此事,无不顿足长息也,追根究因,祖辈重体亲文,重近轻远,重收轻支,重男轻女,此则为才子乏,名人少之故也。
逢族谱再版之际,编者陈辞奉告:施善积德乃自利利他昌荣后世之食粮,勤学乃强人之良策,勤劳乃强家之根本,勤奋乃腾飞之基石,勤恳乃成功之道,非勤勉无以成学,非读书无以成才。后辈宜立志树勋,爱国爱民,承贤启优,发奋图强,览群书,兴文化,攻科技,续新章。矢志不渝振家风,自强不息铸自身。此乃强人、强家、强族、强国之根本也,亦乃做人之道也。
团结就是力量,勤学就是成功,奋发就是强者,自强就能人杰。人人以我荣族荣,我耻族耻为铭,步先人之正道,创后世之伟绩,严于责己,善于教子,光宗耀祖,报国为民,此吾族之共期也。
学文序
前言
滔滔大河始自其源,参天之树叶落归根,多少年来中华百姓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看未开,想往事,祖先不能忘,历史不能丢。
尊祖祭先,访祖寻根是每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忻州寇氏家族也
是中华百姓之一,遥想当年 ,我们的祖先为了国家昌盛,家业兴隆,子孙的生息,代代遵祖训育后人靠勤劳朴实,正直无私和超人的智慧,战胜了多少次接近毁灭人类的自然灾害和瘟疫痛苦,英勇机智地战胜了历朝历代的外来侵略和度过多少兵荒马乱大德艰苦岁月,凭着他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求生精神,历经沧桑,逐渐繁衍形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寇氏家族。在漫长岁月的发展史中,仁人志士不胜枚举,勇士豪杰可歌可泣。但是记载吾寇氏文明史光和人伦世次的家谱和云谱在那史无前例的特殊岁月里残遭劫难,有的焚毁、有的撕碎。在后几十年间正值物欲横流,拜金盛行的金钱社会,人们歌必唱潇洒,言必谈商战,一切金钱挂帅。人伦世次,祖德家风,逐渐疏远,导致族大人多,居住分散的寇氏传人,一氏相逢,无法称呼;本为一家,陌如路人;叔侄同名,孙犯祖讳。人伦世次一概不清,如此迹象有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决非社会文明进步之象,随着时代之遥,更会世次紊乱。所以整理家谱势在必行。
为使族人对自己祖宗的人伦之纪有所了解,承前人之美德,启后人之激情。从今之后人伦世次有序不乱,接续祖德,促进团结,敦宗睦族,见贤思齐,长幼有序,一脉相通,今以十三世祖光荣公遗留光绪七年“豆罗寇氏家谱”(已残缺不全)和福堂公保留清道光三年“解原寇氏云谱”为依据,结合十七世祖永林公晒图史,经多方实地走访查证,纠正其误点,补充其缺轶,重新整理,编排成书。但仍因我们水平有限,资料不足,人才难聚,使此书实难完善,诚请本族长老和有识之士给予纠正补充,以备再版完善。
--智玮谨识
一 忻州建置沿革
考古发掘表明,在新古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远古时期为少数名族活动的地方,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汉属太原郡阳曲县。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新兴郡,同年置九原县,境内始有行政建置,新兴郡统九原、定襄、云中、广牧4县。
西晋改为晋昌郡,寻复旧名。北魏永兴二年(410年)另置秀容郡,秀容县,秀容郡领秀容、肆卢二县,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肆州,辖新兴、雁门、秀容3郡,废九原县,永安中,该新兴郡为永安郡,仍属肆州。
北周,将北魏所置的平寇县移至定襄县内。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肆州移至雁门郡广武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复立新兴郡,领秀容、铜川2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忻州,大业四年(608)年废州及铜川县。秀容县改属楼烦县,隋末又复立新兴郡,领秀容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忻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秀容至定襄县,贞观五年(631年)增置怀化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忻州。
五代因之。
宋仍为忻州,金改为定襄郡。
元初改九原府,不久复为忻州,领秀容、定襄2县。
洪武元年,秀容县并入忻州,领定襄县属冀宁道。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改属宁武道。
清初属太原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辖定襄、静乐2县。 民国2年(1913年)改州为县,始称忻县,定襄、静乐2县分治,属雁门道,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属山西省,二十六年忻口战役后,忻县抗日政府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分为路东路西二县,同年九月,山西划为8个行政区,东忻县属晋察冀边区一专署,后属晋察冀边区二专署,西忻县先后属晋西北二专署,六专署,三十五年八月东西忻县合并,属晋绥边区六专署,三十七年七月后,先后改属晋中区,太原一专署。
1949年10月,属山西省忻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忻县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忻县、定襄合并改称忻定县,属晋北专署,1961年8月,忻、定二县分治,复称忻县,1983年撤县改置忻州市。2001年撤市设忻府区。
明清和民国初,实行都村制,据万历“忻州志”载,其时忻州为4乡,65都,365村;清沿明制,清光绪“忻州直隶州志”载,境内有4乡,47都,362村,东永丰乡,领10都,76村,南集贤乡领15都,138村,西九原乡,领12都,89村,北金山乡,领10都,59村。
--智玮收集
二 寇氏溯源
据“迁名姓氏寻源”记载,我国古代,自夏、殷以降,就设有一种名为司寇的官职,专掌刑狱之事,相当于现代司法官。这种官职,在周朝时的地位十分崇高,贵为朝廷的六卿之一。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列国也都分别有此种官职。
寇氏根据历来姓氏学者的考证,正是由于这种官职《以官为氏》而来,共有两支主流。一支是《姓纂》上所说的:“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为氏。”一支则是《姓氏考略》上所说的:“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官为姓焉,秦灭卫,家于上古,八代孙恂。”换言之,我国寇氏家族的得姓历史已有了三千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支寇氏的得姓始祖苏忿生,在周朝初年就以能平刑以教百姓而大大有名,十分受到周公称赞,《书经》上更尊称他为“司寇苏公”。苏忿生的身世源流,也已经考据得相当清楚:他是夏朝诸侯伯昆吾的后裔。昆吾则是上古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长子,吴回的父亲的老童。老童则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孙子,高阳氏又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就这样,寇氏的源流可以一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身上,真是脉络分明。
第二支寇氏,也是由于卫康叔出任周天子的司寇,其子孙因以为氏。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则追本溯源,以寇为氏的卫康叔的子孙,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姬姓后裔了。
春秋时代的卫国,另外还曾出现一种两个字的复姓司寇氏,也是以司寇的官职而得姓。不过,司寇氏的始祖所担任的是卫国的司寇,而不是周天子的司寇。关于司寇氏的源流,我国最古老的姓氏古籍《世本》,记载的原原本本,是这样的:“卫灵公之子公子郢之后也,郢之子孙为司寇,以官为氏,司寇亥即其裔也。”
由此可见,司寇氏与原子卫康叔的那一支寇氏,根本是谊属兄弟的。其后,如果有司寇氏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寇氏,也是顺理成章,可能性极高的事了。
然而,依照过去姓氏学者的考证结论,二三千以来,我国寇氏家族的源流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