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蒙台梭利的心理发展观点的认识
巢湖学院论文 对蒙台梭利心理发展观点的认识
对蒙台梭利的心理发展观点的认识
作者:郑欣
单位:巢湖学院08应用心理学2班
摘要:
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儿童作为一个家庭的希望也越来越多的被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儿童潜能呢?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教育训练比医疗更起作用”,智力不足的儿童可以通过特殊教育获益。她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所以要注重儿童的自身发展,进行自由式教育,因材施教;同时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她编制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撰写了《蒙台梭利法》。她还发现儿童存在成长的敏感期,要抓住机遇促进儿童发展。她出版了《发现儿童》、《童年的秘密》,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卓越贡献。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吸收性心智 心理发展 敏感期
研究目的:
进一步了解蒙台梭利心理发展观点,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锻炼自学能力。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参考蒙台梭利的观点和他人对其研究的评价。
讨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他们具有一种潜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他们可以积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模式。因此蒙氏教育注重孩子的自我发展。
一.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训练自己对儿童的观察能力,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这一阶段该学什么就教什么,一味的用“填鸭式”教学,将知识灌输给儿童。而应该让孩子自主学习,充分展示自我才华。根据儿童不同的兴趣、爱好,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理清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是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儿童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父母在对孩子教育时,也应该注重以孩子为中心,不能将孩子作为完成自己心愿的工具。比如有的家长自己以前未能学习钢琴觉得很是遗憾,所以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主发展。 二.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遗传无法完全决定人一生的智或愚,后天的环境对人出生后的智能发展有着大部分的影响。
巢湖学院论文 对蒙台梭利心理发展观点的认识
蒙氏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的发展。”具体来说,蒙台梭利教学法包含了四大要素──环境、教具、教师和儿童。其实综合起来,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教育“孩子”的环境。硬体设备(和附近的环境) “教育环境” 教具 老师(导师) 孩子 在一个完美的环境中,除了有方便孩子的“硬体设备”──慎重选择过的“教材、教具”(静态);还要有娴淑慈爱的“导师”,在其中担任设计教材和诱导孩子学习意愿、以及在两者之间扮演沟通牵引的角色;当然还有主体人物──充满活力和学习意愿的“儿童”(动态)。还可以进行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具有敏感期,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就会消失。因此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 感觉的敏感期。
感觉的敏感期出现在从出生到5岁,2~2.5岁表现最明显。这一时期的儿童能够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环境,倾向感兴趣的活动,建立和完善感觉的功能,感觉更敏锐、更精确。儿童可以较顺利地学习几何图形,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字形等。 这一时期,应该多做有关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字形、几何图形的游戏,来训练儿童。
二. 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或1.5岁开始,持续到4岁左右。秩序不仅指把物品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还包括理解事物的关系和遵守生活的秩序等。
这一时期需要让儿童的生活有秩序,这样儿童就已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儿童了解世界。比如定时的作息,物品的按序摆放等,这样还可以让儿童产生秩序习惯,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三. 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儿童学习语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 动作的敏感期。
动作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这一时期可以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抓握,将东西拿出又放回,堆积积木等等。蒙台梭利依此特别研制了各种教具,来帮助儿童进行训练,促进儿童肌肉的发展,使其动作更加协调。
总的来说幼儿时期不宜学习复杂枯燥的东西,而应该通过游戏来激发孩子的潜能。
结论:
1. 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充分自主发展。 2. 要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适时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刘文主编.毕生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任代文,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