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文档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___以农产品物流助推农业“三化联动”发展
郭 茜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摘要] 新农村建设和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中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本文作者认识到要保证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必须依赖农产品物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于是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入手, 详细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策。 [ 关键词] 新农村 “三农”问题 农产品物流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F 326. 6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 郭 茜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最终要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上,即统筹推进农业“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四区”建设(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的问题:农业“四区”建设最盼的是规模,最缺的是人才,最难的是土地,最愁的是资金。最瓶颈的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中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就必须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货畅其流,为此必须依赖农产品物流(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大农产品物流的技术投入力度,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以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四区”建设助推“三化联动”发展才是最佳途径。
1.物流、农产品物流简介
美国是物流认识和实践的发源地。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概念”。当时物流是指销售过程中的物流,即实物分配,简称PD。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理论。即对军需物质的采购、运输、仓储、分发进行统筹安排与全面管理,很成功,战后引入经济部门,应用于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
Logistics逐渐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 1956年,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日通综合研究所出版的《物流手册》中指出,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搬运、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
输、配送等活动领域。日本学者在定义中强调,物流中的物品不仅仅指商品,还包括废弃物。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强调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对理论界和实业界产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物流的概念,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著名物流学家王之泰认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这是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定义。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即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创造时间价值与 空间价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寻求将正确的农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和正确的价格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地点送到正确的客户手中)。
农产品物流的重要作用: 1)调节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需求常年均衡性之间、生产的分散性与消费的集中性之间、农产品需求在空间上余与缺之间的矛盾;2)通过高效农产品物流, 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 降低成本, 促使农民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而使农产品增值, 推进农业产业化,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1)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2)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3)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2.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农产品为对象。农产品有其特殊性:1)农产品易腐烂变质性。因多为鲜活产品。2)农产品生产分散,需求相对集中性3)农产品卫生性。因大多是食品,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4)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需求均衡性。 5)农产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具备的特点:
2.1农产品物流对保鲜要求高。一是因多为鲜活产品,二是农产品物流的流通渠道环节多, 所需时间长, 渠道不畅通。三是物流成本高。由于农产品流通大多采用生产者——产地市场——运输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模式, 因而环节多、时间长、物流成本高。 四是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大多数未经加工, 加之保鲜技术落后、运力和交通基础落后,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 其商机和 “保鲜”度已大打折扣,所以及时与保鲜是农产品物流的关键。
2.2农产品物流强调“绿色物流”。农产品多为鲜活产品,主要是食品,
因此农产品的物流对“绿色物流” 要求特别高,即在物流过程中不仅做到
环保,而且做到农产品本身不污染、不变质。 2.3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农产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易腐易变质以及形状差异与质量差异大等特征给农产品包装、卸载、仓储、运输带来困难。二是农产品价格较低,要求物流过程一定要做到低成本。三是由于初级农产品流通不能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在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增值服务,即农产品流通加工。
2.4农产品物流标准化难。一是 农产品物流标准不健全。目前, 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文件,主要是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 而对农产品本身的技术规范还很欠缺。二是大多数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标准化水平, 分类、分级、分等大都是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三是大多是以原始初级产品进入市场, 未经精加工, 未进行分级包装。四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因此农产品物流标准化难。
3.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3.1国外农产品物流状况: 3.1.1.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
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美国的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 (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
(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发布,指导农户生产经营。
3.1.2.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
日本农产品主要以小单位生产为主,虽然资源有限,但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却非常先进:
(1)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备的农产品市场硬件设施。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成农产品物流中心。
(3)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担当着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中介。 3.1.3.荷兰农产品物流发展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荷兰公路上飞驰的货运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车辆是载运农产品和食品,向世界各地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
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3.2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3.2.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成绩
3.2.1.1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全国各地基本上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
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体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发达程度高,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流通体制完善,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滞后。 ( 川西平原较完善, 而凉山、阿坝、甘孜、巴中、达州、广安等地较差)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3.2.1.2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主体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场(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绝对数量大,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