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标本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普通台式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初步学习掌握生物图的画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 机械装置
图3-1显微镜结构
(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有直立式(长度为160 mm)和后倾斜式(倾斜45°)。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调焦距)各一个。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或下方的两种,装在镜臂上方的是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装在镜臂下方的是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新式显微镜多半装在镜臂的下方。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
(1)目镜:每台显微镜备有3个不同规格的目镜,例如,5倍(5×)、10倍(10×)和15倍(15×),高级显微镜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20倍(20×)的。 (2)物镜:物镜装在转换器的孔上,物镜有低倍(8×、10×、20×三种)、高倍(40×或45×)及油镜(100×)。物镜的性能由数值孔径(N.Α.)决定,数值孔径=n×sinα/2,其意为玻片和物镜之间的折射率乘上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夹角的一半的正弦。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越大,显微镜的效能越大,该角度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n是影响数值孔径的因素,空气的折射率n=1,水的折射率n=1.33,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用油镜时光线入射。α/2为60°,则sin60°=0.87。从而可知:
以空气为介质时:N.Α.=1×0.87=0.87 以水为介质时:N.Α.=1.33×0.87=1.16 以香柏油为介质时:N.Α.=1.52×0.87=1.32
显微镜的性能还依赖于物镜的分辨率,分辨率即能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分辨率用方表示,δ=0.61×λ/N.Α(λ为波长),分辨率与数值孔径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增大数值孔径,缩短波长可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使目的物的细微结构更清晰可见。事实上可见光的波长是不可能缩短的,只能靠增大数值孔径来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
(3)聚光器: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的下面,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通过聚光器被聚集成光锥照射到标本上,可增强照明度,提高物镜的分辨率。聚光器可上、下调节,它中间装有光圈可调节光亮度,在看高倍镜和油镜时需调节聚光器,合理调节聚光器的高度和光圈的大小,可得到适当的光照和清晰的图像。
(4)反光镜:反光镜装在镜座上,有平、凹两面,光源为自然光时用平面镜,光源为灯光时用凹面镜。它可自由转动方向。反光镜可反射光线到聚光器上。
(5)滤光片:自然光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如只需某一波长的光线,可选用合适的滤光片,以提高分辨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滤光片有紫、青、蓝、绿、黄、橙、红等
颜色。根据标本颜色,在聚光器下加相应的滤光片。
三、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 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4 cm。镜检时姿势要端正。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切忌用单手拎提;且不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记录。
(2)光源调节 安装在镜座内的光源灯可通过调节电压以获得适当的照明亮度,而使用反光镜采集自然光或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应根据光源的强度及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凹面或凸面反光镜并调节其角度,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3)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调节双筒显微镜的目镜 双筒显微镜的目镜间距可以适当调节,而左目镜上一般还配有屈光度调节环,可以适应眼距不同或者两眼视力有差异的不同观察者。
(4)聚光器数值孔径值的调节 调节聚光器虹彩光圈值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值相符或略低。有些显微镜的聚光器只标有最大数值孔径值,而没有具体的光圈数刻度。使用这种显微镜时可在样品聚焦后取下一目镜,从镜筒中一边看着视野,一边缩放光圈,调整光圈的边缘与物镜边缘黑圈相切或略小于其边缘。因为各物镜的数值孔径值不同,所以每转换一次物镜都应进行这种调节。
在聚光器的数值孔径值确定后,若需改变光照强度,可通过升降聚光器或改变光源的亮度来实现,原则上不应再通过虹彩光圈的调节。当然,有关虹彩光圈、聚光器高度及照明光源强度的使用原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能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有时也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一定拘泥不变。
2.显微观察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守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1)低倍镜观察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进器使观察对象处在物镜的正下方。下降10×物镜,使其接近标本,用粗调节器慢慢升起镜筒,使标本在视野中初步聚焦,再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晰。通过玻片夹推进器慢慢移动玻片,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找到合适的目的物,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
在任何时候使用粗调节器聚焦物像时,必需养成先从侧面注视小心调节物镜靠近标本,然后用目镜观察,慢慢调节物镜离开标本进行准焦的习惯,以免因一时的误操作而
损坏镜头及玻片。
(2)高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后,轻轻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移至工作位置。对聚光器光圈及视野亮度进行适当调节后微调细调节器使物像清晰,利用推进器移动标本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油镜观察 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后,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高,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加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将聚光器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若所用聚光器的数值孔径值超过1.0,还应在聚光镜与载玻片之间也加滴香柏油,保证其达到最大的效能。调节照明使视野的亮度合适,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并用细调节器使其清晰准焦为止。
有时按上述操作还找不到目的物,则可能是由子油镜头下降还未到位,或因油镜上升太快,以至眼睛捕捉不到一闪而过的物像。遇此情况,应重新操作。另外应特别注意不要因在下降镜头时用力过猛,或调焦时误将粗调节器向反方向转动而损坏镜头及载玻片。
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1)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
(2)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切忌用手或其他纸擦拭镜头,以免使镜头沾上污渍或产生划痕,影响观察。
(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及目镜;用绸布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4)将各部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接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危险。
四、细菌标本的观察
1. 仪器和材料
(1) 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2) 标本示范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青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纺线菌、念珠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