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9年化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其六氯代物有4种,A正确;
B.甲苯可以可作是甲烷中的H原子被苯基取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根据甲烷结构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共面,B错误;
C.乙醇、不饱和油脂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
D.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该物质为戊醇,可以看作羟基取代戊烷形成的醇,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CH3CH2CH2CH2CH3分子中有3种H原子,被-OH取代得到3种醇;CH3CH2CH(CH3)2分子中有4种H原子,被-OH取代得到4种醇;C(CH3)4分子中有1种H原子,被-OH取代得到1种醇;所以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有8种,D错误; 答案选A。
详解: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及判断能力,难点是A选项,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1. 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碘水可以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B.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产肥皂
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碘遇淀粉变蓝,用碘水可以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A项正确;B.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B项正确;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高级脂肪酸钠能做肥皂,C项正确;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可使蛋白质盐析,加入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性质与分离等知识。
12.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9NA B. 1.00molNaCl中含有NA个NaCl分子
C. 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答案】C 【解析】
分析:A.氢氧根离子是10电子微粒;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是NO2;
D.标况下乙醇是液体。
详解:A. 1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A,A错误;
B.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氯化钠分子,“NaCl”仅表示化学式,B错误;
C. 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是NO2,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NO2”的物质的量是2mol,原子数为6NA,C正确;
D. 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D错误。 答案选C。
13.13.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v正(CO)=v逆(H2O)
C. 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H2 D. 1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H-O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正确;B、v正(CO)=v逆(CO)=v逆(H2O),B正确;C、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H2,所以不一定平衡,C错误;D、1molH-H键断裂等效于形成2molH-O键同时断裂2molH-O键,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4.1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B. 甲醇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C.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D. 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A.锌锰干电池中锌失去电子;
B.燃料电池能提高能源利用率,但达不到100%; C.锂离子电池可充电和放电; D.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
详解:A.锌锰干电池中锌失去电子,则Zn作负极,A正确
B.甲醇燃料电池与氢氧燃料电池相似,均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能源利用率较高,但能量转化率达不到100%,B错误;
C.锂离子电池能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正
CO(g)+H2(g),下列叙述
确;
D.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因此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常见的化学电源,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源的种类、工作原理、能源利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5.15.将等体积的四氯化碳、溴苯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氯化碳和溴苯互溶,等体积混合后密度大于水,结合物质的密度可知,密度小的在上方,密度大的在下方,以此来解答。
详解:四氯化碳和溴苯互溶,等体积混合后密度大于水,所以四氯化碳和溴苯的混合物在在水的下层,水在上层,从图象上看,C正确。 答案选C。
16.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高
B.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制作印刷电路板 C. 镁在空气中或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物一定只有MgO
D. 钠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一定是 Na2O2 【答案】B 【解析】
分析:A.合金熔点低、硬度大;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镁能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 D.钠在空气中长久放置转化为碳酸钠。 详解:A.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的低,A错误;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用来制作印刷电路板,B正确。
C.镁能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分别是生成氮化镁、氧化镁和碳,因此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一定只有MgO,C错误;
D.钠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首先转化为氧化钠,然后吸水转化为氢氧化钠,最终转化为碳酸钠,D错误。 答案选B。
17.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置于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2A(g) + B(g)2C (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 0.6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mol/(L·s) B. 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 C.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3mol/L D.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答案】D 【解析】
2s后测得C的浓度为 0.6mol/L,则根据反应式可知,消耗AB的浓度分别是0.6mol/L、0.3mol/L。所以物质AB的反应速率分别是0.6mol/L÷2s=0.3mol/(L·s)、0.3mol/L÷2s=0.15mol/(L·s),选项AB都不正确。消耗物质A的物质的量是0.6mol/L×2L=1.2mol,所以A的转化率是1.2÷4×100%=30%,D正确。2s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是0.3mol/L×2L=0.6mol,所以剩余B是2mol-0.6mol=1.4mol,因此其浓度是1.4mol÷2L=0.7mol,C不正确。答案选D。
18.18.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 C(s、石墨)= C(s、金刚石) △H= +1.9 kJ?mol 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盖斯定律,C(s、石墨)== C(s、金刚石) △H=\-1,故A正确;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物质,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金刚石的能量大于石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C错误;键能越大,能量越低,金刚石的能量大于石墨,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 kJ,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9.19.下列有关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海水提溴是将海水中的化合态的溴富集再转化为游离态的溴 B. 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C. 煤干馏的产品很多,是一个化学変化 D. 海水提镁的过程为:MgCl2(aq)
Mg(OH)2
MgO
Mg
-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