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1:20:58

A. 戏曲传统体现出整体性,梅兰芳和程砚秋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有所背离。 B. 戏曲传统之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很多,但是传统之源有且只有一个。 C. 戏曲传统经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改”,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传统了。 D. 戏曲传统具有美学标准和价值尺度上的一脉相承性,还形成了呈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 11.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场舞与扭秧歌同样具备群体性、仪式性和狂欢化特点,毋庸置疑,它们属于同一传统。 B. 在急剧变动的现代生活中,传统会经常以它的变体或者以延伸方式来抵抗断裂的威胁。 C. 京剧、昆曲几乎没有受声势浩大的“戏改”运动影响,依然保持了它原来的表演形式。 D. 回归戏曲本体,不意味戏曲不能发展,而是矫正背离传统戏曲表演美学原则的舞台手法。 12. 联系全文,在文章结尾处填上一句话,揭示戏曲传统的多义性与一致性的关系。不超过40个字。 【答案】10. D 11. A

12. 传统确实有多义性,而它的生命力恰在多义中形成的一致性。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全文,读懂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A项,“梅兰芳和程砚秋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有所背离”分析错误,“梅兰芳、程砚秋是不是就背离了传统?”这只是文章提出的问题,经过分析,得出“尽管每一代艺术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个性表达,传统仍然是个整体,在美学标准与价值尺度上是一脉相承的”。可知,梅兰芳和陈砚秋没有背离传统。

B项,“但是传统之源有且只有一个”分析错误,传统之源不止一个,文章指出“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人们谈论继承传统时,指的就是继承前述三个传统(尽管它们也是有差异的)”。

C项,“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传统了”分析错误,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改’时期,对传统经典大范围改造后形成了新的传统戏及演出形态”,也即,戏改之后形成了新的传统。 D项分析正确。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它们属于同一传统”分析错误,广场舞和扭秧歌是否属于同一传统,文章没有作出明确的结论,这一说法缺少依据。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熟读文本,然后筛选并概括文中材料,解答问题。戏曲传统的多义性,戏曲诞生近千年,传统还形成了呈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戏曲的三个传统,一是从昆曲直到晚清京剧成熟,这一时期包括南戏、杂剧、传奇和明清时期的地方戏;二是从清末到民国年间,因应这个时代蓬勃发展的商业剧场出现了新剧目与新的表演形态;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改”时期,对传统经典大范围改造后形成了新的传统戏及演出形态。戏曲传统的一致性:尽管每一代艺术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个性表达,传统仍然是个整体,在美学标准与价值尺度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对京剧的理解、在表演的美学取向上并没有本质差异。恰恰是这种内在的认同,才能确保他们在具体手法的差异之上,拥有审美表达的一致性。传统确实有多义性,而它的生命力恰在多义中形成的一致性。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

①于是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就像人家平时拿一样容易打碎的东西似的,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叉开手指兴高采烈地把这张白纸举到眼前,整个脸上十分迷人地表现出一个看得见的人的那种凝神注视的神情。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②“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③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背上起了一阵寒噤。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啸,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④“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洋洋得意地说,“您还得先看看《忧愁》。您瞧瞧,”说着他的手指十分轻柔地抚摸着一幅他想象中的画——“瞧瞧这颜色多么新鲜,笔力多么遒劲,色调多么温暖。柏林的老板们和博物馆的专家们见了,都要为之神魂颠倒呢。”

⑤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蚀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我越赞扬,这个饱经沧桑、老态龙钟的老人身上便越发显出快活的样子,显出一股发自内心的深情。“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⑥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

⑦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他握住了我的两只手,他的手指带着一个盲人的全部表达能力,爱抚似的沿着我的手一直抚摸到我的手腕,似乎想多了解我一点,并且向我表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感情。“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让我太太作证,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一直管理到它四散到世界各地之日为止。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也不需要更好的墓碑了。”

⑧我望了一眼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两个紧紧地挨在一起,有时候一阵战栗从一个人的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仿佛两个人是一个身体,在那儿同受震动,一齐发颤。我的心情庄严肃穆,因为这位令人同情的毫无疑心的老人把他那看不见的、早已散失无存的收藏像个宝贝似的托我保管。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的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⑨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

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我不能用别的方法表达——一种敬畏的感情,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⑩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老人把身子猛伸到窗外,他挥动手绢,叫道:“一路平安!”他的嗓音高高兴兴,像少年人一样清新爽朗。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上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煕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茨威格的《看不见的珍藏》。全文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财政困难、人民生活艰困的情形。小说中盲眼收藏家的妻女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瞒着收藏家变卖了他珍藏的画作。 13.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划横线句中“我”为什么会“毛骨悚然”。 14.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5. 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16. 小说标题“看不见的珍藏”具有多层含义,试分析。

【答案】13. 因为老收藏家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一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指着画上的图章。这让“我”担心老人的神志是否清晰,因而感到“毛骨悚然”。

14. (1)运用对比手法,用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与整个大街上的愁眉苦脸进行对比;(2)虚实结合,老人笑脸是实写,大街上人们的愁苦的脸是虚写。(3)通过对比及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老人对收藏品的热爱,哪怕是在战争年代,哪怕生活如此艰难,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15. (1)“我”是一个谋利的商人;(2)“我”富有同情心,对一位执着的老人进行了一场善意的欺骗;(3)对战争导致的人们生活艰困的同情。

16. (1)表面上指收藏家因眼盲而“看不见”收藏品;(2)收藏家面对珍藏时的幸福和快乐;(3)本文昭示着人性中善良与高贵的情操。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主题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我”作为一位艺术古董商人,本来只是想买到一些有价值的且价格低的收藏品,赚点钱,可当“我”来到这位老收藏家的家中,这位盲眼的老收藏家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一张根本不存在的画,还用手指着画上的图章。他的举动让“我”担心老人的神志是否清晰,因而感到“毛骨悚然”。事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 戏曲传统体现出整体性,梅兰芳和程砚秋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有所背离。 B. 戏曲传统之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很多,但是传统之源有且只有一个。 C. 戏曲传统经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改”,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传统了。 D. 戏曲传统具有美学标准和价值尺度上的一脉相承性,还形成了呈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 11.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场舞与扭秧歌同样具备群体性、仪式性和狂欢化特点,毋庸置疑,它们属于同一传统。 B. 在急剧变动的现代生活中,传统会经常以它的变体或者以延伸方式来抵抗断裂的威胁。 C. 京剧、昆曲几乎没有受声势浩大的“戏改”运动影响,依然保持了它原来的表演形式。 D. 回归戏曲本体,不意味戏曲不能发展,而是矫正背离传统戏曲表演美学原则的舞台手法。 12. 联系全文,在文章结尾处填上一句话,揭示戏曲传统的多义性与一致性的关系。不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