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福建省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
期期中联考试题
(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青青子佩, 。(《诗经.郑风》) (4)微君之故, 。(《诗经.邶风》)
(5)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6)曲径通幽处,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7)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8) ,落日故人情。(李白的《送友人》)
(9)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C.《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3、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宋代,福建的桥梁、渡口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宋初,各级官吏就把驿站、驿馆的修建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形成了八闽四通八达的驿道。为了增强交通的运行效率,宋代的人们修建了许多桥梁。泉州洛阳桥、福清龙江桥、晋江安平桥、龙海江东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是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还有莆田熙宁桥、延寿桥,也蕴( )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闽东、闽北、闽西的廊桥,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艺术造yì( ),是木构技术的登锋造极之作,展示了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福建人民【A】(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的工匠精神。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根据汉字注上读音。(2分) ①蕴( )含 ②造yì( )
(2)文段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改为
(3)根据括号中的解释,文中【A】处应填的成语是 。(1分)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4—5题。(5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 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7—10题。(18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 ) (2)故曰教学相长也( ) (3)何谓也 ( ) (4)子曰:“绘事后素。”( )
7.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8、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 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 “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 了文章说服力。 D. 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9、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 ”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 1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22分)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1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6分) 语段 目送母亲。 ② ③ A B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D 事情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C 我的心理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