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1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体验·双基考题 (时间:10分钟)
建体系 练能力 速效提升
建 网 络
练 考 题
1.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选项D错误。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选项A、B、C正确。
答案 D
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爆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由图可知,三种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差,易产生爆发性虫害,A项错误;题图只表明10月份杉茶间作园物种数最多,但无法得知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小,B项错误;图中显示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数最多,此时营养结构最复杂,C项正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项错误。
答案 C
3.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图示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②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 C.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解析 ②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的采集,故对蝗虫、蚯蚓不适合;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答案 A
4.(2013·课标全国理综Ⅰ)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
”
或
“
复
杂
”)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群落演替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在恢复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植物分层现象复杂,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复杂的栖息环境,因此动物分层现象也复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