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给学生复习题(含答案)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104、平均数的种类有( )
A、算术平均数B、众数 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
105、由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可知,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 A、样本均值恰好等于总体均值B、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C、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D、样本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E、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 96 AE 97 BDE 98 ACD 99 ABE 100 CD 101 ABD 102 ABD 103 ABDE 104 ABCDE 105 BE 四、判断题
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
2、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3、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5、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6、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7、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8、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9、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10、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 1 X 2 3 4 5 6 7 8 9 10 X X X X X X √ X X 11、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1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任务( ) 1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4、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29
15、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16、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在报告期( ) 17、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18、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19、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20、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11 12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21、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所有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 ) 22、某企业某年各季度销售额和利润资料如下: 季度 销售额(百万元) 利润率(%) 1 150 30 2 180 32 3 200 35 4 210 36 则该年各季度平均利润率为(30%+32%+35%+36%)/4=33.25%。( )
23、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只提高了5%,表明劳动生产率计划只完成了一半。( )
24、一项研究显示,医院的大小(用病床数x反映)和病人住院天数的中位数y之间是正相关,这说明二者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 25、某企业某年各季度利润额和利润率资料如下:
季度 利润额(百万元) 利润率(%) 1 45 30 2 57.6 32 3 70 35 4 75.6 36 则年平均利润率为(30%+32%+35%+36%)/4=33.25%。( )
21、×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的目的是消除个别事物的差异,显现想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只要部分单位对总体有代表性,只要对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22、×,应为
150?0.3?180?0.32?200?0.35?210?0.36150?180?200?210100%?50%?100
=
248.2740=33.54%。
23、×,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1050%=95.45%。
24、×,这种正相关是因为二者同时受到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所致。 25、×,年平均利润率=
45?57.6?70?75.645/0.3?57.6/0.32?70/0.35?75.6/0.36=33.54%。
26、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所有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 )
27、并非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可以计算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28、某企业某年各季度销售额和利润资料如下:
季度 销售额(百万元) 利润率(%) 1 150 30 2 180 32 3 200 35 4 210 36 则该年各季度平均利润率为(30%+32%+35%+36%)/4=33.25%。( )
29、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只提高了5%,表明劳动生产率计划只完成了一半。( )
30、若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5‰,那么随机购买1000注彩票将有5注中奖。 三、判断并改错题(10%)判断对错,并进行修改,不修改扣分
得分 26、×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的目的是消除个别事物的差异,显现想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只要部分单位对总体有代表性,只要对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27、√,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可以计算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但众数的计算和应用则是又条件的,对于呈均匀分布、U形分布或J形分布的数列,众数就不存在或没有意义,此外对于总体单位数不多的情况,众数也缺乏代表性。 28、×,应为
150?0.3?180?0.32?200?0.35?210?0.36150?180?200?210100%?50%?1050%=
248.2740=33.54%。
29、×,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95.45%。
30、错误。中奖的概率为5‰,意味着在试验次数非常多的情况下,平均每1000注彩票大约有5注会中奖。并不意味着每1000注彩票必然有5注中奖。 ( )31、茎叶图主要用于顺序型数据的显示。 ( )32、四分位数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 )33、在设计调查问卷的回答项目时,封闭性问题的答案往往是选择回答型,所以设计出的答案一定要穷尽和互斥。
( )34、标准分数只是将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没有改变该组数据分布的形状,也没有改变一个数据 在该组数据中的位置,只是使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 )35、假设检验中要使α和β同时减少的唯一方法是减少样本容量。
31
( )36、对一个正态总体进行抽样调查,不论样本容量大小如何,样本均值统计量总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 )37、在参数估计中,样本比例p是非随机变量,而总体参数π通常是未知的随机变量。
( )38、对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性进行检验,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1。
( )39、相关系数r的符号反映相关关系的方向,其绝对值的大小反映相关的密切程度。
( )40、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31 32 33 × √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统计要说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必须要先搜集该总体中的全部个体的数据。 ( )42、询问调查属于定性方法,它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取得有关定性资料。 ( )43、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 )44、异众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 )45、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有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类。
( )46、若一组数据的均值是450,则所有的观测值都在450周围。 ( )47、移动平均不仅能消除季节变动,还能消除不规则变动。 ( )4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0。
( )49、 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 )50、方差分析是为了推断多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而进行的假设检验。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51、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实际上是一种理论分布,是抽样推断的理论依据。 ( )52、一般而言,在同等条件下,较大的样本所提供的有关总体的信息要比较小的样本多。
( )53、在组距分组中,最小组的下限值不能小于总体中的最小变量值。 ( )54、依据组距分组的数值型数据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描述该组数据集中趋势,
有时误差会较大。
( )55、中位数具有唯一性的特点。
( )56、实际上,标准分数只是将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没有改变该组数据的
分布情况,而只是使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标准差为0。
( ) 57、方差分析所研究的是顺序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