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核版)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二O一七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9.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致/大约)肇始于周代, .讫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影响,满族、壮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此习俗。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在此日祭祖扫墓,历代延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尚/风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__________”,就描绘了清明祭扫的情景。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在“清明”节气前两三天,______________,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合二为一。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先....人,反躬自问,带动后人,(进而/从而)弘扬正能量。踏青郊游,插柳植树,也是清明过节....的基本主题内容,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给生活带来福祉。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肇始(zhà) 讫今 .C.福祉(zhǐ) .
B.侗族(dòng) 认祖归宗 .
D.辟邪(pì) 反躬自问 .
延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致
风俗
进而 B.大致
风尚
从而
C.大约 风俗 从而 D.大约 风尚 进而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疏雨漫经绿郊原 因二者日子相近 B.泪血染成红杜鹃 因二者难以区分 C.疏雨漫经绿郊原 因二者难以区分 D.泪血染成红杜鹃 因二者日子相近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是国内能够应 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
B.爱情喜剧《大话西游3》在北京举行“时光倒流”发布会,《大话西游3》究竟是狗尾续貂还是勇者无惧,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
C.汤姆望着那款自己心仪已久的华为“Mate9 Pro”手机,标价600多美元,再摸摸兜里的仅有的300美元,怎奈囊中羞涩,只能忍痛割爱。 ....
D.妈妈爱干净是我们十里八乡一带出了名的,每天拖两次地,没事就擦窗户,擦门,打扫,庭院,家里的各种物件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山东省印发了《关于以市为单位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对全省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出全面的部署。
B.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型航母(目前暂称为“山东”舰)有望在今年第二季下水,将于2019年进行海试,排水量估计为6.5万吨左右。
C.“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源自人们古时候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
D.我省有21个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已经进行了国家的评估和验收,菏泽尧舜 牡丹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绘画从宋代开始就有了意境之说。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境。历代山水名家都将山水画的意境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认为凡是优秀的山水画,必定具备山水性情,于是就有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佳句,还把作品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
美观念中,一幅高品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的特点。这样,才是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这里想表达的思想是:艺术家在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时,头脑中想的不仅是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而且是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内在规律的相互关联,并诗意地创造出画家心中更完美的自然形象,在心中得到一种意境体验。
南朝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的美学观,指山水画创作应以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为主要目的,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论述初次系统地形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提出山水画是以其表现外在“形”而体现内在“道”的观点,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艺术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交融产生心中的意境。王维《叙画》中也提出了“望秋云,神飞扬,眵春风,思浩荡”的抒情达意观点。在表现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时,受“天人含一”自然观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很多,从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到宗炳《画山水序》,都明确表示画家亲身感受自然的重要,从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中国绘画理论在提倡研究客观自然取法自然的同时,着重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
受这种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气积”在绘画创作时就体现在山水画中常展现的气韵,它是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正是因为这种流动绘画元素,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创作和欣赏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韵生动”。黄庭坚说“凡书画当现韵”,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
气韵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也就是将《易经》中说的阴阳二气移到画面中,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幽谷山林、寒舍水榭等皆用墨笔来表现,黑白关系的精妙是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龚贤作品以积墨法为我们所熟知,其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使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视党冲击力。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但是黑得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清澈可见。在条理清晰的黑白气韵下,作品给人以静寂安宁、厚重沉稳、华滋大气、生机勃勃的意境体验?“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章法构成和黑白布局使画面气韵精妙,引人入胜。
(节选自程绍君《小议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有删改)
6.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欣赏其意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宋代山水名家将其提到
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B.宗炳首次提出山水画要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从而使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 论体系阐述系统化。
C.从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来看,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是山水画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D.《画山水序》认为,艺术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后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宗炳等人强调绘画要“取法自然”,谢赫、黄庭坚等人指出了气韵在书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B.“气积”是中国山水画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它使山水画有了格凋、品味的高低之分。
C.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它在画面中构成字宙万物真气,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 韵律来表达。
D.龚贤擅长积墨法,其作品黑墨面积较大,但黑白对比强烈,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山水名家一致认为,山水性情是优秀山水画作品的必备要素,并把画作分为 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
B.艺术家要诗意地创作出有意境的山水画,首先心中要有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更要把 握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
C.宗炳认为,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应是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实现“天人合一”,通过意象表达“道”。
D.中国绘画理论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同时要 研究客观自然并取法客观自然。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