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理数乘法评课稿

有理数乘法评课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12:19

《有理数的乘法》评课稿

刘主任所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课,充分体现了我校四环教学 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体现了以

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刘主任有很强的教学功底,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善 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适时到位。整节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时间分配合理,大容量、快节奏、实效性强。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 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优秀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刘主任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

而且还注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二、 关注全体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获取知识,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体参与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

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三、注重运用评价促进教学。数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要 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是一种很好

方式。恰当地运用评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成功。篇二: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

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

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本节课我所选用的媒体资源是从网络上下载并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之后进行使用的.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一) 教法与手段: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

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二)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与学互动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

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 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2.归纳概括,解释应用: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

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4个教学活动: (1) 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师

生共同给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2)观察比较,符号表示.比较四个算式 (+2)×(+3)=(+6) ① (-2)×(+3)=(-6) ② (+2) ×(-3)=(-6) ③ (-2)×( -3)=(+6) ④ 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板书) 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培养个别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反意义的量。 (3)归纳特点,引出法则.提出0为因数的两种情况,板书出算式,并分类探究,观察上述等式1-6,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释疑.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 理数的乘法法则。设计意图是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化归思想。 (4)法则应用,指导运算.先指导学生严格应用法则计算课件上的两题,之后板书例1,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再进行合作交流,同时教师参与评价,强调运算时必须先“定号”,后“计算”.

设计意图是熟练运算技能,加深对乘法法则的印象。 3.课堂反思,知识拓展:适当的巩固应用新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环节设置的计算练习稍有复杂,繁琐,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给出书上30页练习1,2题,并指出三个注意点: 1、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2、带分数相乘时

要化成假分数. 3、分数与小数相乘时要统一成分数计算. 4.激荡思维,突破难点:此环节设置的前4道小题是在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进一步拓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及字母取值的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倒数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拓展.然后给出例2,利用气温变化这样的实际问题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接下来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课堂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

加以强调和总结。 5.思考练习,巩固升华:此环节设置了两个数学小游戏,更好地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充分调

动学生的感官,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下一节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做铺垫。. 6、小结反思,发展潜能:1.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相互补充,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适当

总结,这种有效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 2.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本节课所用的思想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新的感悟.最后在布置作业方面,加入一

道拓展题,体现分层落实.

评价分析 1、在教学素材的选用上,做到了合理选用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2、在引导问题的启发性上,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在数学思想的应用上,注重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在知识的拓展与创新上,对知识的迁移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使每位

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篇三:有理数的乘方 评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评课稿 安达二中 :牛志华 米宏宇老师的课: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所选例题习题有梯度。

引导学生从底数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分析、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类讨论思想.符号语言的使用,优化了表示分类讨论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是大分类中的小分类,用符号语言就更加明显.进一步巩固了

分类讨论思想,使这种思想得以落实。 数学的发展是从三个方面前进的:第一是不断的推广;第二是不断的精确化;第三是不断的逼近.在引入新课时,要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数学家的研究方式类似,不断进行推广。推广后的结果是还要有严密的定义,让学生从更高的观点看自己推广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形成后,要对其字母的意义、相互的关系、应用的范围逐项分析。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的说明还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把

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总结运算规律放在一起进行,其效果就远远超出了巩固性练习的初衷。 学生经历这一规律的发现过程时间较短,导致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思维固定下完成思考。米老

师出色之处其中也在于此,学生也能在引导下完成思考。 《有理数乘方》的评课稿 今天去听了陈老师的“有理数乘方”一节课。以下是本人对这节课的评课稿,恳请指正: 一、 课堂整体概览

1、 情景引入紧扣教材,紧扣学生已有基础。 课程开始,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想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 )以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来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乘方,很好地“照顾”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很好地贯彻了课程表准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 的要求。 对于课堂的引入我们应该照顾课本,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水平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材更有归属感,才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设最有利的条件。毕竟我们要从我们学生最熟悉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入手,他们才更加能理解这节课的新概念——乘方,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才显得更加之“亲切”,从而欣然接受。陈老师在这节课很好地实施了这点。 2、 课堂讲授内容定位完整、把握得当。 在本节课要讲授内容上,陈老师很好做到了不多不漏,恰当而至。在讲了本 节课几个明显的概念(乘方、幂、指数、底数)、符号法则的同时,陈老师也不忘向学生

补充了这节课重要的一点:与 的结果、读法的区别。这个内容教材本身没有安排。 这时候最考验一个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的火候了。新老师往往很纠结这点——那些东西是应该补充的,那些东西不应该课堂补充的;讲还是不讲?毕竟我们在补充课外内容时要考虑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也考虑到课程课时安排,说不定有时候事情反而适得其反,使课堂内容变得了冗长,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或者无形之中超越了课时本身的安排。譬如,我在前面讲有理数倒数时,记得那时候只对学生讲了真分数形式数的倒数,也因为课本例题本身只展现了这种情况,从而忽略了假分数、小数的情况的讲授,第二天学生的作业就出了问题:假分数、小数的情况学生不会做。可谓教训深刻!可见,对课堂讲授内容定位完整、把握得

当是完整课堂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讲该讲的。故,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理应深入斟酌推敲。 显然,对于陈老师这个补充理应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适时讲到了,适当强调了,把内容讲到了点上。

3、 教态端庄、得体。 本节课,陈老师也展现了端庄得体的教态。教态对于一位新老师明显很重要, 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俗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得体的教态本身就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另外,给学生展现一个好的形象也是积极推进课堂的有利因素之一。陈老师这点做得很好。

4、 清晰的课堂思路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总体来说,本节课陈老师的课堂思路紧扣了教材展开。课堂的整体思路清晰 5、 板书规范、作业布置是课堂必要的。 本节课陈老师在板书规范方面做得极好——板块规划规范,内容重点突出, 字迹工整。但本节课陈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显得不太妥当,个人感觉对于数学学习,适量

的作业布置还是必要的。

二、 课堂小节剖析

1、陈老师在导入时,讲完 和后,引导学生过度到 的时候,先跟学生一起读并板书“ 的四次方”,然后再强调写出“ ”(师问:怎样写??)。这一前一后安排我觉得很好。这样是向学生强调了“怎样写”,而不是“怎样读”,因为在这里“怎样写”比“怎样读”更显得是学生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课堂上,当问到“怎样写”时,部分学生和陈老师也给出了一个疑问“ ?”。在这里如果陈老师能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的内容: 的意义(4个 相加)话,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认识 和 的区别以及对各自意义的理解与记忆。 2、在讲“幂”的时候,陈老师向学生强调了“幂是乘方的结果”,这个显得 是非常必要。因为这应该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体现在两点:一、本身“乘方”就是本节课的新概念,那“乘方的结果”就是概念上的概念了;二、体现在这个“幂”字上。幂字不属于汉语的常用字,学生不要说对这个概念陌生,对这个字本身也显得非常陌生,至少学生从不了字面上去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不了,那只能从字的本质去理解了。固然这样理解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记忆。从而折射出,在课堂上对“幂”概念进行

进一步的强化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这种强化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问学生“ 的幂是多少”,可能有学生会认为是 ,也有可能学生认为是9。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对 进行否定,对9进行肯定,然后进一步强调“幂是乘方的‘结果’”。很遗憾,陈老师忽略了这点。 3、难点的引入快了点,可延后。本节课陈老师补充了一个内容: 与的结果、读法的区别。这可说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引入个人感觉有点快了,显得有点急躁:一、学生刚建立起乘方的概念,还处于接受阶段,学生还不处于对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最佳时刻;二、既然是难点内容,就不容易理解,讲授时间控制难度大,这不利于后面乘方运算符号法则这

搜索更多关于: 有理数乘法评课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乘法》评课稿 刘主任所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课,充分体现了我校四环教学 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刘主任有很强的教学功底,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善 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拨适时到位。整节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