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和炎帝的有关内容。 6.【答案】A
【解析】
A.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帮助人们实现了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的转变。
B.皇帝的贡献是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C和D.尧和瞬都是皇帝之后的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A。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之前,中华民族生活在原始畜牧业时代:以猎物和植物果实裹腹。随着人口生育繁多,原有食物已不能维持生计。是神农根据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带领大家制造翻土农具耒耜,从事农耕活动,种植了多种粮食作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的转变。中国神话中“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除神话传说以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炎帝、黄帝、尧和瞬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传说中的人物,注意区分他们各自不同的贡献。 7.【答案】C
【解析】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故选:C。
本题考查盘庚迁都.
第9页,共19页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题文中“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应熟记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
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商朝的书面语”采用的最主要的造字方法是象形。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
第10页,共19页
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相关知识。 11.【答案】B
【解析】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几个大的诸侯国乘机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很快富国强兵,利用“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B。
本题以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五霸.
本题考查齐桓公称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展开争霸战争,越王勾践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故选:A。
本题以地处长江下游,曾经北上争霸的诸侯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有关内容。
13.【答案】A
【解析】
第11页,共19页
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4.【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结合所学知识: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晋国曾称霸春秋时期。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晋国发展的历史。 解答本题应把握“三家分晋”的历史典故。 15.【答案】D
【解析】
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这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故选:D。
第12页,共19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