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级下册人与社会全册教案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带大家带来的是闽南童谣《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孩子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船,岸上人马一大群。
比赛开始哨子吹,桨起桨落水花喷。 拍锣拍鼓做后盾,满头面汗争冠军。
师:喜欢不喜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闽南童谣呢,让我们跟着他读一遍感受一下我们闽南人的赛龙舟。
他们组也很棒,加一分。(板书:诗词歌谣)
三、赛龙舟比赛
过渡: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赛龙舟情景,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下呢?赢的队伍为你们组加一分。
2个小组比赛,老师当记者采访他们:问他们感受如何?觉得如何才能让你们组的龙舟划得快一点呢?(团结,动作一致)给第一名的加一分
过渡:老师知道你们是一群热爱传统习俗的孩子。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对端午节了解多少了!
四、知识竟答(课件)
规则:1听完老师说完题目才能举手。
2答对的给你们小组加一分,答错不得分。 五、总结:
1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了解到哪些知识?
2 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六、延伸:关注报道,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看一篇报道:(课件) 2005年11月24日,我国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就在联合国即将于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端午节.CN”又突然遭到韩国公司的抢注。
师看到这则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比韩国历史更悠久。但却让他们抢先了,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希望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热爱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课 小小玩具大智慧
教学活动目标
1、 了解七巧板的特点,尝试用简单材料并运用基本的画和剪的方法自己制作七巧板。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动手制作——体验乐趣,感受七巧板的魅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及动手制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探究热情。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玩具,它由七块不同颜色的图形组成,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生:七巧板)
2、师:对,这就是七巧板,也叫智慧板。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拼板玩具。 别看七巧板只有七块小小的图形,但它却像魔术一样千变万化,无比神奇。只要遇到一个聪明的魔术师,它就会被拼出很多奇妙有趣的图形。比如各种不同形态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等。(接下来老师在黑板上快速示范拼出2种图形)
3、师:看,神奇吧!下面就让我们以魔术师的身份走进七巧板的世界去大展身手吧!(板书课题“小图形,大智慧”)
二、探究路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七巧板由七部分组成,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说出 这七部分都是什么图形吗?
2、教师展示一些用七巧板拼摆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些作品是什么。 3、各小组成员讨论拼摆的方法并设计作品。 三、交流厅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拼摆出更多的图案。 2、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拼摆出更多的图案。 四、操作室
1、活动——制作我的七巧板
(1)教师组织学生依照教材31页画格、剪裁,制作七巧板。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 2、小图形中的大智慧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32页提供的图案用自制的七巧板拼摆,也可以根据实际能力创新。
(2)学生用自制的多副七巧板拼摆各种图案。 五、瞭望窗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七巧板的知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六、评价阶段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 七、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特点,尝试了七巧板的制作方法,感受了七巧板的神奇魅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的意识。
第四课 世代相传百家姓
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课时:五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总过程:
一、准备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老师姓XX,美术老师姓XX,我姓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 2.自己姓的来历? 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
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 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
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
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 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尝试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四)布置探究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
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 (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
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搜集整理资料,我想同学们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们一起来把答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准备吧。
(二)提示表达方法
把答案分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学生创新表达方式。(用连环画、文字、讲演、小报等方式)
(三)形成成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自己组的成果。 (设计理念:对于儿童来说,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是他们的个性展现,能充分体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三、汇报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探究小组汇报成果;
2.注重对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开展了“ 百家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