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5章的基础内容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我们走____步的距离约是 1米。
3.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有千米、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关系是:
1米=______分米; 1分米=_______厘米; 1厘米=______毫米; 1毫米=______微米; 1微米=______纳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时,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_______,不能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5.测量值与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6.机械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7.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8.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 9.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10.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11.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________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______千米/小时
1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_______除以_______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_________;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3.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表达式为:_________
1
第二章 声现象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
1、一切发声体都在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速:大小与介质的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2)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_______,在气体中传播______。 4、声音的三个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声源与听者的______有关系。 5、频率:每秒内振动的______称为频率,用它可以描述振动的快慢。 6、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简称_____。 符号为_____。 7、100Hz的含义:在1s的时间里振动______次 8、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9、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_____Hz ~ _____Hz。 10、超声波的频率高于_______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_____Hz。 11、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
12、响度的大小与______有关,______越大,响度越大;还与_______有关,_______越近,响度越大。 13、音色:与发生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14、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还可以传递_______。 15、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在做________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16、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
17、人们以_______(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为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
18、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 防止噪声产生(在_______处减弱);
②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__________中减弱) ③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_______处减弱)
2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
1. 温度是指物体的______程度。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 它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1摄氏度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_____等份,每一等分为1℃。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估测待测温度,不能超出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
(2).温度计的_______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或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4、体温计:测量范围:____℃ ~ ____℃,分度值:____℃,使用前要甩一下。
5、 在 [ ] 中填物态变化名称,在( )中填“吸热”或“放热”:(提示:固液气,吸热) 6、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 7、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_。 8、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______。同一种物质的______和_____相同。水的凝固点是_____℃,冰的熔点是_____℃。
9. 下图中,物质在AB段处于____态,在BC段是______过程,____热,但温度______,处于________状态,CD段处于____态; EF段处于____态,FG段是______过程,____热,温度______,处于_________状态,GH处于____态。此晶体的熔点是_____℃,凝固点是_____℃。
10、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_______现象,都要_____热。
不同点: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和_____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蒸发是在______温度下的仅发生在液体________的缓慢汽化现象。
1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3
第四章 光现象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光的传播
1、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_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___________m/s 二、光的反射,在图一中:
1、______是法线,垂直于_________,平分∠_____。
∠___是入射角,是________和______的夹角;∠___是反射角,是________和______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______;反射角_____入射角。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完成图二。
4、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____反射 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_______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
(3)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_____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折射角___入射 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_____入射角。简记:在空气中的角_____。 3、在图二和图三中作出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 2、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
4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 透镜
1、凸透镜:中间_____,边缘_____。凹透镜:中间_____,边缘_____。 2、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_____。 3、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4、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_。 5、焦距: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叫做焦距。 6、完成下面四个图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提示:
① 平行 → 焦点; 焦点 → 平行; 光心 → 不变。 ② 凸 → 聚, 凹 → 散
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u > 2f u = 2f f< u< 2f u = f u < f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_____透镜。
2、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要配____透镜矫正。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要配____透镜矫正。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不 成 像 虚实 应用 \\ \\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