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纲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
内容提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网络技术的进步。依托这项技术,网络领域内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何己经解决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有众多的法理学问题需要思考。网络空间言论自由是传统的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并在网络中的延伸表达,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的特性为人们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提供了高度的自由和便利。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的积极意义影响更大于负面,因此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成为可能,通过立法,政府直接参与,提高公民素质等几个方面来维护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以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网络言论;表达自由;责任;保护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 (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
1.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 2.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德环境构成威胁 3.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 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 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
(一)缺乏对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二)责任义务多,权利保护少
(三)立法以安全、秩序为主,内容雷同,缺乏实际操作性 (四)立法层次低,制定主体混乱 (五) 行业自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四、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的几点建议 (一)立法原则
1.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 2.必要性和最少限制手段原则
3.科学性原则 (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
1.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2.树立有限立法的意识,谨慎对待网络言论的立法规制 (三)专门立法
1.推行网络实名制
2.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
(四)建立健全侵犯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救济制度 (五)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
(六)加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总结:
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言论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立法原则、立法形式、及配套法律等方面借鉴国外网络言论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网络言论立法。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来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都要立足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行使的宗旨和目的,对网络表达的限制手段和采取审慎的态度,因为限制网络言论的滥用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公民的网络表达自由。 参考文献:
[1]李莹. 网络言论自由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 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2]黄永垠.网络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 02) . [3]蒋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p14。
[6]付雅慧.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J].图书情报工作,2009( 02) .
[7][美]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李伦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王怡:《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1月19日。
[9]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236。
[10]唐克超.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8(06) . [11](美)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网络弊端的反思》,丁德良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版,序p4。
[1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5。
[13] (日)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p2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