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23:34:46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一、(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是一种新兴业态,指人们将海量、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通过一定平台集聚起来并反复使用,以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对分享经济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之后,分享经济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但主要是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2010年前后,随着一系列实物分享平台的出现,分享开始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之上,且物品使用权会发生暂时转移。这一变化,使分享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伴随“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实施,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脱颖而出。目前,分享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的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了出行分享、住宿分享、二手交易、众包物流、服务众包等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商家、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也增添了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目前,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将在行业细分中不断演进,并带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分享经济的发展正呈现新的趋势。一是形成新生态。例如,有的电商通过构建“商品网上批发平台+会员大数据+商品消费+实体经济+产业链金融”的生态圈模式,形成新零售电商体系,促进商品交易、流通和消费。二是拓展新就业空间。在分享经济浪潮下,各行各业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未来身兼数职以及从事自由职业的就业者会越来越多。三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传统的实体经济企业也在围绕自身优势推出分享经济应用,推出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类、医疗类手机软件。四是催生新盈利模式。除了传统的交易抽成和广告盈利模式,部分平台已经在探索新的盈利空间。比如,经营出行分享的电商通过打车服务平台开展新车销售等业务。

作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涌现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革新。摧动分享经济发展,将有效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们生活,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军、陈聪《分享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分享经济让社会闲置资源集聚起来并实现新的供需匹配,以有偿方式产生新的商业价值。

B.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同步产生,分享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

C.移动互联网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的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

D.分享经济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以有偿方式产生新的商业价值”以偏概全。由原文“进入21世纪之后……主要是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分享开始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之上……暂时转移”可知,早期的分享经济是无偿的方式,2010年前后才开始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上。B项,“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同步产生”说法错误。由原文“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脱颖而出”可知,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产生于移动互联网之后。C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的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可知,细分市场的不是“移动互联网”,而是“分享经济”。

答案: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阶段,概述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大量事实,阐释了分享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文章详细介绍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从中可见作者对分享经济发展的乐观态度。 D.文章先介绍分享经济的概念,然后将分享经济的利弊加以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将分享经济的利弊加以对比”错误,文中只分析了分享经济的意义,并没有分析其弊端,更无对比。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缺少海量、分散、闲置且可反复使用的社会资源,分享经济就难以获得迅速发展。

B.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运行方式,对闲置资源持续进行优化利用。 C.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分享经济可以重构社会关系,进而增添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D.作为涌现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多方面的革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不合逻辑。由原文“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提高了……增添了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可知重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增添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这三者都是分享经济的作用,是并列关系,并非后者基于前两者的关系。

答案:C

二、(潍坊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维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的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做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的占有和对岛人的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面。《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 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并非呈现直线发展特征。 B.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C.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虽然以实际内容为主,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D.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并非呈现

直线发展特征”表述错误,原文为“从内容和品质的维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的进步性”。

答案:A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为笔记体叙事淡化了神话色彩的观点提供了事实依据。 D.文章列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海洋小说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是“为人类较大规模进入海洋,彻底地消解了海洋的神秘和神圣,使‘真实海洋’的特征呈现出来的观点提供事实依据”。

答案: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C.对海洋占有和对岛人欺凌的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D.神魔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说明“《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原因。B项,“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于文无据。

答案:C

三、(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是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中。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一、(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是一种新兴业态,指人们将海量、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通过一定平台集聚起来并反复使用,以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对分享经济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之后,分享经济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但主要是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2010年前后,随着一系列实物分享平台的出现,分享开始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之上,且物品使用权会发生暂时转移。这一变化,使分享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伴随“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实施,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脱颖而出。目前,分享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倍。基于移动互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