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4:24:21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要平等相待 不要变相交换 要迫不及待 不要临渴掘井 二、政府公众

指政府机关及其内部工作人员 1, 政府公众关系的重要性:

① 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与社会管理环境

② 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使组织获得良好的关系环境,得到人、财、物及信息资源方面的支持

③ 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2, 处理与政府公众关系的艺术:

① 组织应该主动建立与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双向沟通

② 自觉接受政府的控制与指导,自觉承担对国家与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③ 熟悉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职责分工、负责人员,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工作 ④ 以国家利益为重,兼顾组织利益 三、名流公众

指那些对社会舆论与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与号召力的有名望的人士 1, 建立良好名流关系的意义与作用:

目的:就是借助名流的知名度扩大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与对公众影响力,丰满组织的社会形象 ①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见识与专长 ②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 ③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 2, 搞好名流关系需注意: ① 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 ② 注意把握交往时机

③ 加强公共关系人员的文化修养 四、国际公众

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解与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在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1, 搞好与国际公众关系的意义: ① 发展国际公共关系,为对外开放服务 ② 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第四章 公众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一 、知觉的概念※

知觉就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 、知觉的选择性

就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的反映对象,人们总就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选择性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所制约

知觉与公众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1、客观因素:

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②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③ 对象的组合 2、主观因素:

① 需要与动机——需要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就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 ② 兴趣 ③ 性格 ④ 气质 ⑤ 经验知识 三 、知觉的偏见

就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原因:

1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2 近因效应

3 晕轮效应——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

4 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第二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需要就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就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所在《动机与人格》中作进一步阐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内容:

1 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需要就是有层次的

3 行为就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

第三节

一、 态度及其结构

态度就是人们在认识与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与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与意图的倾向,比如造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认知——指主体态度对象的认知与整体了解与评价 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二 、态度的特征※

1 态度的社会性——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与作用于社会

2 态度的针对性——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

态度与公众行为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3 态度的协调性——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就是协调一致的 4 态度的稳定性——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 5 态度的两极性——指态度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

6 态度的间接性——指态度只就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 三 、影响与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改变分两种:

1、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指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其方向不变

2、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指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时其方向变了

1、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

2、团体因素——包括一定的信仰、目标、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成员与团体的关系等

3、宣传因素

4、个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因素: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息,世界观等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三个因素 1、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第四节

一 、流行

1,流行就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就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流行的三个含义:

① 流行就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出厂价与追求,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② 流行就是有相当多的人去追求与随从某种生活方式

③ 流行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2,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最显著的特点)、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以革新性标准人分为五种类型:先驱者(2、5%)、早期采用者(13、5%)、前期随者(34%)、后期追随者(34%)、落伍者(16%) 1, 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① 从众与模仿 ② 求新欲望

③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④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二.流言

1,流言的定义及类型分析

流行、流言及舆论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流言就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① 愿望流言 ② 恐怖流言 ③ 攻击流言

2, 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① 一般化——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细节 ② 强调——指突出某些具体细节

③ 同化——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 三,舆论

1, 舆论的定义及特征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与瞧法,就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就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 ① 必须有一个问题

② 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③ 在这些意见中至少有某种一致性 ④ 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影响 特点:

① 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就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与提倡,但未能取得公众的赞成与支持,那么这种意见还不能称之为舆论 ② 舆论总就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 ③ 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④ 舆论就是有效的

⑤ 舆论一般不就是政府的意见,若就是政府的意见就会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形式出现,舆论就是广大民众的呼声 2, 舆论的结构

舆论对象——四种形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舆论主体——特点:有共同的话题、参与议论的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有一定的层序性 意见——艾尔贝格之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3, 舆论的作用※ ① 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② 舆论的鼓动作用 ③ 舆论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

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 1, 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2, 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3, 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

公众心理的其她方面

搜索更多关于: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要平等相待 不要变相交换 要迫不及待 不要临渴掘井 二、政府公众 指政府机关及其内部工作人员 1, 政府公众关系的重要性: ① 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与社会管理环境 ② 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使组织获得良好的关系环境,得到人、财、物及信息资源方面的支持 ③ 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2, 处理与政府公众关系的艺术: ① 组织应该主动建立与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双向沟通 ② 自觉接受政府的控制与指导,自觉承担对国家与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