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光现象中考题 - 图文
空气 法线 53° O 介质 37° (2013陕西)(2)在图-2中,画出光线SA经水池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1 图-2
(2013年中考呼和浩特)19.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 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l)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答案:
(2013四川自贡)25、要使光线发声如图所示的偏折,在方框内
适当的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保留作图痕迹),一种利用光的反射,一种利用光的折射 (2013年兰州)26.(4分)欲使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夹角为30o的入射光沿水平方向射出,请你用作图的方
法确定平面镜放置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30 o
(2013广州)15.如图 12 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
(2013武汉)23.(5分)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支 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
(2)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玻璃板;没有点燃;完全重合(2) (2013南京)(3)如图丙,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β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2013雅安)28. 如图17 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 的光学装置, 有一束激光沿a、b 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 上。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S1、S2 反射后的光路, 并保
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8. 正确画出每条反射光线( 2 分) , 正确画出法线( 1 分)
(2013年福州)27.(4分)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2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23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0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23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0(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庆阳)23.(2分)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 ;
(2)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⑴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⑵不能
(2013年安徽)22.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然后再沿DB到B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想要的总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22 (1)1.6h
(2)提示:通过做A点的像
学科王学科王(2013年苏州市)29.(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折射角γ 0° 0° 0° 15° 15° 11° 30° 30° 22.1° 45° 45° 35.4° 60° 60°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 和 ▲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 ▲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 答案:29.(1)①折射 反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小于
(2)是 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回答合理均得分)
(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37.(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记录的实验数据见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物距 12.0 15.0 像距 12.0 15..0 像与物大小比较 等大 等大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实验中,在玻璃后放一只和玻璃前燃烧蜡烛大小完全一样的未点燃蜡烛,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