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6:31:44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碳酸钾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除去碳酸钾,且不引入杂质,故A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应该将样品配制成热饱和溶液,蒸发浓缩后趁热过滤,可以除去混入的硝酸钾杂质,故B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NaHCO3饱和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酸钾,且不引入杂质,故C正确;D.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而溴苯不溶于水,可以除去溴,且不引入杂质,故D正确;故选B。 14.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的组别是 A.Na2SO4、BaCl2、KNO3、NaCl B.NaCl、AgNO3、NaNO3、HCl C.NaOH、Na2SO4、FeCl3、MgCl2 D.Na2SO4、NaNO3、CaCl2、NaCl 【答案】C

【解析】A. 只有Na2SO4与BaCl2反应有明显现象,故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不能鉴别,故A错误;B. NaCl和HCl与AgNO3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故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不能鉴别,故B错误;C. 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与Na2SO4无明显现象,与MgCl2生成白色沉淀,现象各不相同,可以区分,故C正确;D. 只有Na2SO4与CaCl2反应有明显现象,故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

点晴:在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对于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不用其它试剂鉴别的,可以利用两两相互反应的现象、各自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特性来区分等。 15.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事实是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 B.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D.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答案】C

【解析】A. 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 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键能无关,故B错误;C. 氮气分子中存在三键,键能较大,导致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故C正确;D.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键能无关,故D错误;故选C。 16.室温下,2H2(g)+ O2(g)

2H2O(l)+ 56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H+H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若生成2mol水蒸气,则放出的能量大于566 kJ C.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释放的能量为283kJ

D.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能量之和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 【答案】B

【解析】A. H2→H+H是断开化学键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正确;B. 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则生成2mol水蒸气,则放出的能量小于566 kJ,故B错误;C. 2g氢气为1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释放的能量为283kJ,故C正确;D. 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B。

17.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示意见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碳转移给铁

B.在钢铁上连接铅块,可起到防护作用 C.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 D.该金属腐蚀过程为析氢腐蚀 【答案】C

【解析】根据锈蚀过程示意图,铁为负极,C为正极。A.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转移给正极,故A错误;B.铁比 铅活泼,作负极,反应速率加快,起不到防护作用,故B错误;C. 根

-据锈蚀过程示意图,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故C正确;D. 根据锈蚀过程示意图,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故D错误;故选C。 18.橙花醇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

关于橙花醇叙述错误的是 A.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橙花醇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生成的产物不止一种

D.1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 【答案】D

【解析】A.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故A正确;B. 橙花醇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2种官能团,故B正确;C. 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也可以分子间脱水生成醚,故C正确;D. 1mol橙花醇中含有3mol碳碳双键,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可以消耗3mol溴,质量为360g,故D错误;故选D。

19.将8.985g 含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分解越完全,消耗盐酸的量越少

B.共生成0.1mol二氧化碳,固体中氯化钠为5.85g C.固体中碳酸氢钠含量越多,钠元素的含量也越多 D.溶液中的钠离子为0.11mol,原固体中的碳酸氢钠为8.4g 【答案】D

【解析】A.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分解后钠原子不变,分解前后与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因此固体分解是否完全,消耗盐酸的量均不变,故A错误;B. 无法判断碳酸氢钠是否完全分解,因此无法计算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故B错误;C. 氯化钠中钠的含量为氢钠中钠的含量为

,碳酸

,因此固体中碳酸氢钠含量越多,钠元素的含量也越少,故C错误;D.

设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0.11,58.5x+84y=8.985,解得x=\,y=0.1mol,则原固体中的碳酸氢钠为8.4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本题的易错点是B,要注意,根据题意,无法判断碳酸氢钠是否完全分解。 二、填空题

1.NaCl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得NaOH、H2、Cl2。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氯离子核外有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3)氯气压缩成为液氯属于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化学”)。常用浓氨水来检查输氯管道是否泄漏,泄漏处会观察到大量的白烟(NH4Cl),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气可用来标定碘水中碘单质的含量:5Cl2 + I2 + 6H2O → 10HCl + 2HIO3。测定时可用气体流量计准确控制氯气的体积,以淀粉做指示剂来指示反应终点,反应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氯气标定一定体积碘水中碘单质的浓度,进行三次平行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碘水的体积(mL) 500 500 500

标况下氯气的体积(mL) 56 55 57 则上述碘水中碘单质的浓度为____mol/L,假定碘水的实际浓度为1.02 × 10 mol/L,则实验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3s3p 18 物理

-32

5

-3

溶液由

蓝色逐渐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1 × 10 mol/L -1.96%

【解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故答案为: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2)氯是17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3p,氯离子核外有18种运动状态不同

25

的电子,故答案为:3s3p;18;

(3)氯气压缩成为液氯是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浓氨水来检查输氯管道是否泄漏,泄漏处会观察到大量的白烟(NH4Cl),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

(4)根据5Cl2 + I2 + 6H2O → 10HCl + 2HIO3,以淀粉做指示剂来指示反应终点,反应终点时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三次的平均体积为56 mL,根据5Cl2 + I2 + 6H2O → 10HCl + 2HIO3,n(I2)= n(Cl2)= ×mol/L,实验的相对误差=

-3

2

5

,故答案为:物理;

=5×10mol,c(I2)=

-4

=\

-3

×100%= -1.96%,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

逐渐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1 × 10 mol/L; -1.96%。

2.接触法制硫酸的三个阶段:煅烧、氧化、吸收。煅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完成下列填空:

(1)煅烧黄铁矿在________(填设备名称)中进行,此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SO2的催化氧化:2SO2(g)+O2(g)

2SO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_;

反应达到平衡,及时分离出SO3,则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正反应”“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下图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速率(ν)与时间(t)的关系,判断在t1时刻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选填编号)。

a. 增大O2的浓度 b. 扩大容器体积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碳酸钾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除去碳酸钾,且不引入杂质,故A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应该将样品配制成热饱和溶液,蒸发浓缩后趁热过滤,可以除去混入的硝酸钾杂质,故B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NaHCO3饱和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酸钾,且不引入杂质,故C正确;D.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而溴苯不溶于水,可以除去溴,且不引入杂质,故D正确;故选B。 14.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的组别是 A.Na2SO4、BaCl2、KNO3、NaCl B.NaCl、AgNO3、NaNO3、HCl C.NaOH、Na2SO4、FeCl3、MgCl2 D.Na2SO4、NaNO3、CaCl2、NaCl 【答案】C 【解析】A. 只有Na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