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按照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CH2Br-CH2Br二溴乙烷 B.CH3OOCCH3甲酸乙酯 C.
硬脂酸甘油脂
D.【答案】D 【解析】
3,3-二甲基-2-丁醇
试题分析:A.CH2Br-CH2Br 名称是1,2-二溴乙烷,错误;B.CH3OOCCH3名称是乙酸甲酯,错误;C.硬脂酸甘油脂有多种,该结构简式表示的是三硬脂酸甘油脂,错误;D.符合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命名的知识。
2.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有关数据见下表。则分离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液的最佳方法是 物质 分子式 乙二醇 C2H4O2 丙三醇 C3H8O3
A. 分液 B. 蒸馏 C. 冷却至0℃后过滤 D. 加水萃取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二者是互溶的,且沸点相差比较大,应选择蒸馏方法将二者分离,故选B。 3.一定含有离子的物质是
A.I2 B.CH3CH2OH C.HCl D.KCl 【答案】D
【解析】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A. I2是非金属单质,不存在离子,故A错误;B. CH3CH2OH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故B错误; C. HCl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故C错误; D. KCl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故D正确;故选D。 4.有关氯化钠叙述错误的是
熔点/℃ -11.5 17.9 沸点/℃ 198 290 密度/g·cm 1.11 1.26 -1溶解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A.是强电解质 B.固体能导电 C.电子式为:
D.25℃时,溶液的pH=7 【答案】B
【解析】A、由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故氯化钠为强电解质,故A正确;B、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的物质才能导电,而氯化钠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故B错误;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电子式为
,故C正确;
D、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的正盐,在溶液中不水解,故其溶液显中性,在25℃时,溶液的pH=7,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借助氯化钠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物质导电的原因和盐类能否水解的原因。应注意的是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但是电解质。 5.重水(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关于氘原子(
)说法错误的是
A.氘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氘原子质量数为2
C.一个氘原子中含有2个中子 D.与氕原子互为同位素 【答案】C
【解析】A、氘原子属于氢元素,故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B、氘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故质量数为2,故B正确;C、一个氘原子的核内有1个中子,故C错误;D、氕、氘和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氢原子,故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互为同位素的原子间的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以及质量数的有关计算。H
123
元素有三种H原子,分别为H、H、H,三者互为同位素。 6.Na的浓度不是1 mol/L的溶液是 A.0.5mol/L的NaCl B.0.5 mol/L的Na2SO4 C.1mol/L的NaOH D.0.5 mol/L的Na2CO3 【答案】A
【解析】A、0.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0.5mol/L×1=0.5mol/L,故A正确;B、0.5mol/L的硫酸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0.5mol/L×2=1mol/L,故B错误;C、1mol/L的NaOH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1mol/L×1=1mol/L,故C错误;D、0.5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0.5mol/L×2=1mol/L,故D错误;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注意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电解质浓度的计算方法。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电解质浓度×电解质电离出该离子的数目,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7.在含有H、Cl、Na的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CO32- B.AlO2- C.Ca D.Ag 【答案】C
【解析】A.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共存,故A不选;B.H、AlO2-结合生成沉淀,
-+
不能共存,故B不选;C.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选;D.Cl、Ag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D不选;故选C。 8.可以进行烘干操作的仪器是
A.量筒 B.锥形瓶 C.容量瓶 D.滴定管 【答案】B
【解析】A. 量筒是量取溶液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作烘干操作的仪器,故A错误;B. 锥形瓶是作为溶液间反应的仪器,也可以作为烘干物质的仪器,故B正确;C.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作烘干操作的仪器,故C错误;D. 滴定管是用来量取溶液体积或测定溶液浓度的仪器,不能用作烘干操作的仪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看出来常见仪器的使用。要熟记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注意一些有多种用途的仪器,如试管、锥形瓶等。
9.将表面有氧化膜的铝片伸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2O3 + OH → AlO2- + H2O B.2Al + 6OH → 2Al(OH)3↓ C.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D.2Al + 6H2O → 2Al + 6OH +3H2↑ 【答案】C
【解析】将表面有氧化膜的铝片伸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表面的氧化铝首先被溶解,如何
--铝继续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 + 2OH =2AlO2- + H2O、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故选C。 10.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碘单质受热升华:紫色蒸气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的火焰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棕褐色的烟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答案】D
3+
--3+
--+
+
2+
+
+
-+
【解析】A. 碘单质受热升华产生紫色的碘蒸气,故A正确;B.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故B正确;C.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的烟,故C正确;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出苍白色的火焰,故D错误;故选D。 11.可测出某84消毒液的pH为10.2是 A.pH试纸 B.红色石蕊试纸 C.数字pH计
D.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答案】C
【解析】A. 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故A错误; B. 红色石蕊试纸只能检验人员的酸碱性,不能测定pH值,故B错误;C. 数字pH计是精确出的溶液的pH的仪器,故C正确;D. 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只能反映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pH值,故D错误;故选C。
12.某次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相对误差为-2.7%,原因可能是 A.实验时坩埚未完全干燥 B.加热后固体颜色有少量变黑 C.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D.加热后固体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答案】D
【解析】A、实验时盛放硫酸铜晶体的容器未完全干燥,会使误差偏大,故A错误;B、加热后固体颜色有少量变黑,是因为温度过高,部分硫酸铜分解,会导致计算所得硫酸铜晶体物质的量偏小,含水量偏大,结果偏大,故B错误;C、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固体质量减少得多,结晶水含量测得值会偏大,故C错误;D、加热后固体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固体部分吸水,差距值变小,结果偏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定量实验题,既要学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又要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的质量=m(容器十晶体)-m(容器十无水硫酸铜),质量分数=果偏小。
13.除去物质中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法 K2SO4 (K2CO3) 加入稀硫酸使溶液呈中性 NaCl (KNO3) 样品配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O2(HCl) 溴苯(溴) 通过NaHCO3饱和溶液,干燥 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振荡,分液 ×100%,在测定中导致水的质量偏小的,都会造成测量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