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综地理答题技巧
高 考 地 理 答 题 技 巧
岳阳市十四中学 秦为胜先生
一、选择题作题技巧;
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看清地图,地图要注意经纬线与相关图例与注记,将题干和图的相互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35道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先填好答题卡,不要最后匆忙中去填,出现不必要失误。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 明确题干要求。
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此类题数量少,易错当心”等等。
2. 分析解题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 3.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南极长城站终日斜阳”。 4.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二)运用科学方法
直选法: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以直接判断正确答案。
排除法:复杂的选择题,因罗列地理事物和现象较多,一时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可以把一个一个的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将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掉,缩小判断范围。然后根据题干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内再逐渐淘汰排除,最后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但也要做最后的复查。
转换法: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解说,检查考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考生在解题时可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即转换角度。
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图解法(图像法):图解法(图像法)是根据示意图来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取值范围与极值法(最高、最低值):等值线数值判读,可根据基本法与悬崖公式等来做题,
1
(n—1)d≤△H <(n+1)d,注意判读内容是取值范围,还是极值(最高、最低值);
二、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1. 特征问题;2. 成因问题;3. 分布规律;4. 评价问题;5. 区位问题;6. 对比问题(相同点、不同点);7国土整治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
1、根据经纬线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 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特征描述,明确方向。如果是描述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气候特征,可以从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湿状况)、大气运动(盛行风、风带、气压带)、水热组合(同一地区时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地区空间上水热组合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回答;如果是描述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可从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与年际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来描述;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农业生产特征,要从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等角度来描述;如果是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可从发达程度、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地域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4、阐述成因,要熟练调动运用已有知识。
气候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气温高低;另一方面降水多少,季节与年际差异 5、区位问题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还可以分为常规因素和特殊因素,常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因素、环境因素。特殊因素可从三点来考虑,第一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如在分析上海、青岛发展条件时要考虑其历史因素。第二能够有热点意识,如首钢搬迁就要考虑到绿色奥运的因素。第三要有常识,如航天问题分析时大家应有投资大、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的常识。此处有时要从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两方面结合分析。
6、在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时,考生经常答不全,可重点考虑一下几点:交通、市场、农业基础、劳动力、政策、地价、社会的协作条件等。
7、资源环境问题分析,要综合全面,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解决措施,要注重区域合作。 三、选做题要切实选好题(选做时应在答题卡作相应标注,否则作第一题处理) .........选择一道自己会做的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生重点做旅游地理,文化生根据旅游
2
地理与自然灾害的难度灵活选择。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