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模拟二检测题 定稿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块检测模拟(二)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无论孔
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易经》( )
A.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B.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观念之中 C.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D.是后世著书立说的范本
2.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
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3.《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
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下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 )
A.“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7.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
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 8.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盐酒税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A. 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东晋雕塑家、画家戴逵,铚县(今濉溪临涣)戴逵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B. 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论,《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品父”。 之一。 明清皖南棠樾牌坊群,每座牌坊都有情感交C. 织的故事,如父慈子孝的,乐善好施的,守节的等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上含有以下几层含D. 义:内部供应;内部使用;技术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建立牌坊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封建宗法制统治 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9.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
A.《国风》 B.《离骚》 C.《红楼梦》 D.《狂人日记》
10.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
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11.“十五世纪以后,这个地区逐渐从千年的冬眠中苏醒过来,可以与某一国在数学、艺术上相竞
争”。推动该地区开始“从千年的冬眠中苏醒”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开辟 ②工业革命 ③文艺复兴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
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
1
13.在皇权独尊、等级森严的古代中国社会中,还是有一些思想家走在了时代前列,在与其他思想家或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出自己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中外有类似思想的思想家或学派有
①伏尔泰 ②墨家学派 ③康德 ④儒家学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百科全书是指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但在实际使用中,被赋予
了形容的意味或是某种称号的特征。下列的说法准确的有( )
①《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②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唐璜》是讽刺近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④《人间喜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
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16.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
“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
20.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
—中国式道路”。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
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2.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23.达尔文曾说:“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闪电与雷鸣本来同时发生,但我们都是先看到
闪电,后才听到雷鸣;月亮本来不发光,但皓月当空,竟照得地球黑夜如白昼。在社会领域里,人们只有意识自觉活动着,因而假象就更多了。”人类迄今为止未能证明其为“假象”的是( ) A.经典力学 B.地心说 C.日心说 D.相对论
24.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出有几
处错误( )
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
1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
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据此判断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典型的民权主义措施的是( )
A.改组国民党 B.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C.建立黄埔军校 D.组织北伐战争 19.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2
A.1 B.2 C.3 D.4
25.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
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班级: 小组: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二、非选择题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从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岀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 材料一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明未李贽在《焚书》中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18世纪法国伏尔泰写诗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2)材料二中李贽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伏尔泰认为孔子是圣人的动机是什么?(3分)
材料三 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则对孔子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称“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孔子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分析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直接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7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
3
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作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 (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2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6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2分)
28.(11分)民主与科学并行,是社会进步的两个车轮,也是近代思想文化演进的的两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批判目标,并从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实现途径三方面分析启蒙思想家是如何促进政治变革的?(4分)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29.(11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
材料一 胡波在《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认为郑观应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
(1)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简要评析材料一的观点。(3分)
材料二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究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康有为政治主张的因素。(6分)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请用20世纪初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2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块检测模拟(二)答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