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 5课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同步练习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孙权 C.刘邦 D.杨广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 )
A.余杭 涿郡 B.洛阳 大都 C.余杭 洛阳 D.洛阳 涿郡 5.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 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 C.隋文帝设进士科 D.隋炀帝设进士科
7.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他”开创科举制度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大业三年”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在创立之初的影响。
9.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统一南北币制 B.统一度量衡
C.开凿运河 D.提倡节俭 10.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一句话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12.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1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的开通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朝后主自以为凭借长江天堑和十几万大军,隋军无法“飞渡”,依旧醉生梦死。589年正月初一,隋五十多万大军趁着大雾悄然渡过长江,正月初八一举攻破建康。 材料二:隋文帝在位期间,京城及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可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谷物。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数千万匹。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1)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谈谈隋朝实现南北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2)隋朝统一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隋文帝与材料三中“此河”的开凿有何重要联系?
(5)你同意“尽道隋亡为此河”吗?为什么?
答案:
1---7 ABBAA DB
8. (1)隋文帝。灭掉陈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 C 10. A 11. C 12. D 13. A
14. (1)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②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③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④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⑤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2)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期间,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4)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国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通创造了物质条件。
(5)不同意。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同步练习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隋朝末年,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最终建立唐朝的是(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武则天
2.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3.“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4.现代史学家郭沫若所写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对联,高度评价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7.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6.(2016·海南)“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7.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2)材料二中“知得失”的镜子是谁?类似的人才还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的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什么?出现这一盛世景象的原因有哪些?
9.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10.“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2.“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上”无关的是( ) A.创立殿试制度 B.整顿吏治 C.改革税制 D.注重文教
1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他选拔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中既有自己原来的部属,也有追随李建成反对过他的政敌;既有豪门贵族,也有出身低微的人士。
材料二:武则天十分惜才。她称帝时,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曾写檄文讨伐她。武则天见檄文写得很有文采,对大臣说:“有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啊!”
材料三:唐玄宗很重视人才和重视选任地方官。716年,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考核,淘汰了45名不合格者。
(1)材料一表明了唐太宗怎样的用人观?请举例说明。
(2)材料二表明了武则天怎样的用人观?武则天注重以农为本,请举例 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和社会繁荣关系的看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