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50496 2009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 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 2 测试范围:-30~150℃; 3 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
6.0.4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5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本应的措施。 6.0.6.
附录A 混凝土泵输出量和所需搅拌运输车 数量的计算方法
A.0.1 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 (A.0.1)
3/h); 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式中: Q——1 3/h);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 Q—— maxα —— 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0.9;
η —— 作业效率,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出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0.5~0.7。
A.0.2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 (A.0.2)
式中: N ——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
3/h);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 Q —— 13);(m V —— 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S ——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L ——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
T—— 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h)。 t
附录B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 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
B.1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B.1.1 水泥的水化热 (B.1.1-1) (B.1.1-2) (B.1.1-3)
式中:Q——在龄期τ天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 τQ——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 0τ——龄期(d);
n——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
B.1.2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应在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用量确定后根据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得出。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考虑根据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k QQ= (B.1.2) 0
式中: 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
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其值取法参见表B.1.2。 B.1.3 当现场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双掺时,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k = k+k-1 (B.1.3)
21式中:k——粉煤灰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表B.1.3取值; 1k——矿粉掺量对应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表B.1.3取值。 2表B.1.3 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40 %30 %20 %100 掺量
粉煤灰(k) 1 1 (k矿渣粉) 2 1 0.96 1 0.95 0.93 0.93 0.92 0.82 0.84 注:表中掺量为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 B.1.4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可按下式计算:
(B.1.4)
式中: 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 3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W——每m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J/(kg.℃)〕;
3);2500(kg/ m 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1); ——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0.3~0.5(dmt——混凝土龄期(d)。 B.2 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
B.2.1 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可按下式计算: (B.2.1)
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龄期为t 式中: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4 ;3.24×10形值,取 取用。 ——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可按表B.2.1、…MM、M1112 B.2.2 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可按下式计算(B.2.2)
——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式中:-5 。1.0×10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α.
表B.2.1 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 M1 水泥 细度(m/kg) 2M 2 水胶比 M 3 胶浆量 (%) M 4 养护 时间 (d) M 5 环境相对湿度(%) M6 M 7 M8 减剂1.25 1.10 1.0 1.0 0.78 — 300 1.0 0.3 0.85 20 1.0 1 1.11 25 1.25 0 0.54 0.00 1.00 无400 1.13 0.4 1.0 25 1.2 2 1.11 30 1.18 0.1 0.76 0.05 0.85 500 1.35 0.5 1.21 30 1.45 3 1.09 40 1.1 0.2 1 0.10 0.76 -600 1.68 0.6 1.42 35 1.75 4 1.07 50 1.0 0.3 1.03 0.15 0.68 -— — — — 40 2.1 5 1.04 60 0.88 0.4 1.2 0.20 0.61 -- - - - 45 2.55 7 1 70 0.77 0.5 1.31 0.25 0.55 -- - - - - 50 3.03 10 0.96 80 0.7 0.6 1.4 - - -- - - - - - - 14~180 0.93 90 0.54 0.7 1.43 - - -1
10.60.90.0
1-
注:(m 1 ——水力半径的倒数,为构件截面周长(L)与截面积(F)之比,;)
2
2 EF/EF——配筋率,E 、E——钢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F 、F——钢筋、混凝土的截面积
cscssscc2
);(mm 掺合料
重量占胶凝材料总重的百分数。)矿渣粉(掺量——指粉煤灰)矿渣粉(粉煤灰3
B.3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B.3.1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B.3.1-1) 2); ——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式中:——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弹性量可按表B.3.1取用; φ ——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0.09。 ——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β取值应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准,在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无试验数据时,可按表B.3. 2计算。 表B.3.1 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为28天时的弹性模量
2
)
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强度等级 (N/mm4 C25 2.80×104 C30 3.0×104 3.15×10C35 4 C40
3.25×10 B.3.1 掺合料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B.3. 2) β·β=β212式中:β——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B.3. 可按表1 取值; B.3. 2β——混凝土中矿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取值;2 表B.3. 2 不同掺量掺合料弹性模量调整系数
200 % %30掺量 40%0.96 β粉煤灰(1 ) 0.98 0.99 11.0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