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2011.111
我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策略
昭化镇小学:张正杰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已开展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素质教育水平和质量却没有进步,甚至呈倒退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主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就近几年来说,素质教育重点似乎在城镇各类学校开展地很好,而忽视了农村学校。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区域面积大,教育问题尤显突出。再加之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
1
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片面的教育评价制度是影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坝区作为典型的欠发达的农业区,在素质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更多。现结合本校实际就浅谈一下我区的教育发展。 一、问题分析
(一)教师城乡比例失调,学科结构搭配失衡
我区城区教师基本实现年轻化、专业化;而偏远山村教师依然老龄化,教师任课存在“全能化”,山村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任教语文外,还需担任思想品德、体育等学科;数学教师除任教数学外,还需担任英语、科学等学科。甚至整个年级仅由两位教师担任所有课程等情况。专业教师奇缺,例如体育课,只局限在随便跑步和自由活动的范围内。因为教师短缺造成的学生发展片面,根本无法开发学生潜质的现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农村小学生在起跑之时就比城区就读的小学生慢了很多,更无法与城区小学生相比。同时,音、体、美学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素质教育只是纸上谈兵,教育质量差,社会效益低。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无能”与“缺位”,全面素质教育望洋兴叹。 近几年来农村外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孩子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家庭教育。再加之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如若父母在外,家中是祖父母照管,那就更谈不上教育了,因为大多老
2
人的文化也仅是小学,根本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孩子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容易造成他们孤独、自卑、暴虐的性格,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这些感情和交流是学校教育无法给的。
农村经济建设滞后,没有科技馆、少年宫,也没有什么夏令营,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陷入?放任自流的状态,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孩子本人,这都是极端危险的。处于城镇化建设中的昭化镇小学,面临更多方面的的挑战和困难,城镇建设环境和外来人流复杂关系影响学校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三)城乡差别造成的不均等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处境尴尬。 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分数成绩,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区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分数成绩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参数,素质教育处于两难境地。
(四)城镇建设化中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成为教师工作盲区 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地处景区,校点多,又处在交通要道,城镇化
3
建设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成为当地关注的重点。无论各类检查,清洁城乡活动等都是必查对象,就要求学校要把各项工作做得最好,不能出点问题,当然学校所有教职工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紧张不是来自于教学方面,而是各类事务检查。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受到冲击,完成教学任务是当务之急,对于学校安教导处、教科室安排有益学生素质提高的各类活动,也就敷衍拖沓,那教学效果也就不得而知,教学质量如何上得去? 二、解决对策
上述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爱、关注、关心农村小学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责任感。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今天的教师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明天的学生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在职教师的的业务素质迫在眉睫。上级部门应深入调查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了解新课标实行过程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使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途径的狭窄,激励机制的贫乏,使得这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团体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促使教师在工作中形成职业满意感,从而增强工作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