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1
D.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3.下列对“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这句话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C.这句话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
D.这句话说明孔子知识不渊博,不能解决孩子的提问。
4. 下列对“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句中分号写“我”对父亲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说法深信不疑,并感到愉快。
B.它证实了“我”的猜想没有错,表里面有一个活的生物。 C.这是对“我”的思考和判断的肯定。
D.分号表示后一部分比前一部分进一层的关系。
5. 下列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D )
A. 这句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B.这句里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句说把标点符号“?”改成“!”,就能找到真理。 五、填空题。(30分) 1. 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1
1
(屏)气凝神 专心(致)志 百(思)不得其(解) 2.照样子,填写描写动物叫声的词语。(3分) 例:狗吠
鸡(啼) 鸟(鸣) 狼(嚎) 牛(哞) 虎(啸) 马(嘶) 3.理解下列文言文句子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的意思。(8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善于,擅长。弈:下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始:开始。去:离。
译文: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4. 根据课文内容填。(15分)
(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一儿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4分)
(2)《表里的生物》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 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5分)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这句话启发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不断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才有可能发现真理。(3分)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文中玛琪是一个天真可爱、富有好奇心、
1
1
很有主见的孩子。(3分) 六、阅读理解。(15分)
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
1
1
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6.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4)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无独有偶) (5)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高深莫测) (6) 事物转化的关键。(契机)
7.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作者要发表的观点是: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3分) 8. 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5分)
(1) 口琴的发明(2)听诊器的发明(3)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 (4)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5)隐形眼镜的发明 9.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5.写一写你读了短文后的感。(2分) 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
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