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江建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对于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能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龙江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了起来,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字。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退却了。我走过去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即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他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结果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我们都知道,由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初中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也灵活运用与我们工艺有关的各种手段。如在教学《平移》时,我就借助我们苗族的各种银饰、绣花等,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又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我们农村学生根本不知怎么踢足球,怎样计分等。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本地区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学习效率很高。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中,在讲解乘方时,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浓的兴趣。
我平时还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我让学生先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此时班里一阵骚乱,不同答案的学生很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统一了答案。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非常好。因为,他们是主动的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调查统计》时,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年龄情况;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亲自实验为什么做好的门框要加一根木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教学中,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