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后喻文化

后喻文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32:45

后 喻 文 化

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总结道。

在“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

所谓后喻时代,指的是在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社会”时代以及“后喻文化时代”。人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孩子在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过父母。有人说当下家庭中出现了一种“后喻”现象,即孩子开始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出现了“孩子教父母”的现象。

一、不耻下问将成为教师的普遍美德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知识传授的方式和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是后喻时代当好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后喻时代,教师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与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先进和信息超前构成了一对矛盾。时代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学生的新观念。不耻下问将成为教师的普遍美德。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思想、知识往往会停留在一定的基础上,而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这时,教师必须以良好的心态放下架子恭听,并予以评判或吸取,同时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艺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后喻时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更是教学观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也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网络时代,教师的角

色会被学生自己、学生父母、因特网等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离不开思想性,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指导学生辨别是非、真假、善恶,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是事倍功半的。后喻时代教师的知识观转变也不可或缺。知识就是真理的时代已经远去。[3]

二、老师应该教什么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所谓的后喻文化,就是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

这是对几千年文化的一种颠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很多学习观念已经悄然改变,互联网包罗万象,以前口头禅是不懂问老师,不懂问父母,现在成了不懂问“百度”。当我80岁的教授爸爸戴起老花镜,凑到电脑前,一笔一画地把我的字字句句工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时候,或许他的内心也有许多的无奈。因此,许多的师道尊严和长幼序列的观念已经随着时代而悄然改变,“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将成为美好的古典童话。

三、中国“后喻时代”来临

时代以一种一步千里的节奏往前飞行,如果我们的教育依旧停留在几千年前喻的观念上,势必会滞后于时代。现在的学校体制以及评价机制,使得学校总体还是处于前喻时代,老师们依旧可以凭着自己若干年前所拥有的一桶水,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诲人不倦。但是,知识的更新已经使得许多执教“信息技术”的老师备感压力,倘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

到根本性改变,3G技术推广普及,使很多知识不需要我们口口相传时,很多技能不再是我们能够垄断时,很多老师会比现在更多地处于焦虑与压力当中。因此,我们势必要考虑教育的深度和厚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四、我们怎样才能给学生以一瓢水

可能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以德服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以身正为师,一种良好的道德范本,将会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第二件事情是彻底改革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

几千年的古训将寿终正寝。学校是学生涵养个性、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缔结良师益友的地方,我们的课堂将是大家畅所欲言、智慧碰撞的交集点。

我们要做的第三件事情是“不耻下问”。一个教师,面对50个学生,可能还有他们手中的50台随身携带的电脑。谁是权威?权威应该是最能虚怀若谷者,一个知识点会引起几十种引经据典的反驳和讨论,“一言堂”的课堂将永远被摒弃。

当然,我们当务之急所要做的,就是观念的转变,观念引导一切行动。假如你没有我老爸那种甘做小学生的态度,或许有一天,你真的会到手里攥着钱却不知道该如何花的地步。

五、高校师生关系伦理新语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以信息多源、易得、可选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置身其中的教师必须向学生“不耻下问”的现象日渐频繁。后喻文化时代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扑面而来,我们应当勇敢、机智地面对。站在后喻文化时代提出的挑战面前,在梳理和总结师生关系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思考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伦理取向和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六、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刻画

二十世纪美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ed,1901—1978)运用现代传播学的有关理论,从不同文化传递的视角入手,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说,即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传授知识经验,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是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经验,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文化。

后喻文化,也称之为“青年文化”,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传递方向相反的文化,由年轻一代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即长辈要向晚辈学习。后喻文化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在这种文化中,代表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后喻文化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即晚辈向长辈传递文化的模式,使得当今社会文化传承模式日趋多元。当代社会三喻文化的同时共存,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化传递模式,年长者和年轻者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有利于消弭两者间的代沟。后喻文化背景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表征:高校中传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位置变得模糊甚至颠倒,即原先处于被教化者地位的青年大学生,现在“反客为主”,充当起了教化者的角色,出现“教师学生化,学生教师化”。

七、高校传统师生关系面临的挑战

从我国古代直至近现代,教师始终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霸权。就知识经验而言,教师稳定地处于知识上位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成为当然的知识权威,教师的言行被奉为圭臬。在师生关系上,师生间的尊卑分明,等级序列被赋予不可变更性,两者间的不平等的关系氛围浓厚,人们也极力强调与推崇师道尊严、长幼有序等既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这个“毋庸置疑”的真理要求学生尊崇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苛守自己的位置。[3]一言以蔽之,传统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处于较远的隔离状态。

然而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以网络为主的媒体系统不仅拥有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储存,而且其更新速度极快,年轻一代以其独特的直觉和敏锐迅速适应新时代的文化。于是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占有者和垄断者,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甚至教师占有的知识和信息的数量和新颖度不及当今的学生。[4]如今的高校里,教师向学生请教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教师知识权威正在被分享和严重削弱,即权威走向泛化。

再者,当今的青年学生追求独立、个性自由和张扬,勇于挑战权威。于是,老师批评学生逃课引起学生反抗、学生质疑老师授课内容,致使目前高校中的师生关系屡屡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师生关系日渐淡化、紧张、尖锐,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发展、社会的未来。

八、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当代价值

有一位美国校长曾经这样说过:“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后喻文化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师生和学校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首先,后喻文化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今时代,高校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对话、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的角色泛化,教学由一维走向多维,真正体现教学相长,“教学”一词的内涵得到极大地丰富。

其次,后喻文化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效能。师生关系是高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制约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决定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高低,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后喻文化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历来被认为是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石和内容。处在后喻文化背景下的高校

搜索更多关于: 后喻文化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后 喻 文 化 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总结道。 在“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 所谓后喻时代,指的是在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