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正式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正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竖式写法。
(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
2、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3月12日,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出示19页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并说一说想法。
5.请同学们先口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0除以2等于20,2除以2等于1,合起来就是21,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21棵树。
6.揭示课题:用口算的方法计算42÷2有些难度,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除法
(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归纳学生发言并明确第一种分法比较合理。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提出问题: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老师和你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计算好吗? 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3)请学生再来说一遍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4)学生把42÷2在自己本子上再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两环节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起到一种巩固作用。) (5)试算:帮小白兔过河,找4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36÷3= 68÷2= 84÷4= 55÷5=
(6)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7)尝试用竖式计算52÷2,并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
(8)练一练。比一比看谁最棒!每小组完成一题,4生板演,并订正。 64÷4= 51÷3= 78÷2= 85÷5= (9)比一比42÷2和52÷2有什么不同?
(10)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说一说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三)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72根火柴,3根拼一个三角形,四根拼一个正方形,观察提问,并解答。
(四)全课小结: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表现真棒!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正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竖式写法。
(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除法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及算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
2、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3月12日,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出示19页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 并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5.请同学们先口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0除以2等于20,2除以2等于1,合起来就是21,所以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21棵树。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口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先口算再笔算的习惯。)
6.揭示课题:用口算的方法计算42÷2有些难度,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除法
(二)动手动脑,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3)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2)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归纳学生发言并明确第一种分法比较合理。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1)提出问题: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2)老师和你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计算好吗? 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明确:42÷2应从高位除起。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小棒,同时加上同步的板演,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3)请学生再来说一遍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4)学生把42÷2在自己本子上再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两环节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起到一种巩固作用。) (5)试算:帮小白兔过河,找4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36÷3= 68÷2= 84÷4= 55÷5=
(6)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7)尝试用竖式计算52÷2,并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
(8)练一练。比一比看谁最棒!每小组完成一题,4生板演,并订正。 64÷4= 51÷3= 78÷2= 85÷5= (9)比一比42÷2和52÷2有什么不同?
(10)归纳总结计算方法:说一说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练习,效果评价。
1.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72根火柴,3根拼一个三角形,四根拼一个正方形,观察提问,并解答。
(设计意图: “辨一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用一用”既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又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表现真棒!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吧。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又能重温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体现课堂的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和思想的源头。)
(五)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四第1、3题。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利用小棒操作不仅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适当的动手操作可以让自己豁然开朗。
不足之处是课堂练习较少,课下要加强联系,提高做题正确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