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5月10日 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课

2018年5月10日 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5:09:48

2018年5月10日 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 说 清·章学诚

韩退之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因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

《记》曰:“民生有三,事之如一,君、亲、师也”此为传道言之也。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业有精粗,惑亦有大小,授且解者之为师,固然矣,然与传道有间矣。巫医百工之相师,亦不可以概视也。

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知师之说者,其知天乎?盖人皆听命于天者也,天无声臭,而俾君治之。人皆天所生也,天不物物而生,而亲则生之。人皆学于天者也,天不谆谆而诲,而师则教之。

若夫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例,皆为道体所该。古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不啻宗支谱系不可乱也。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已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已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

至于讲习经传,皆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于道,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我告,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也。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

动者,不觉冁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

注:①以下语出《国语·晋语》:“栾共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②俾,使。 1.与“甲不我告”的句式相同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句读之不知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退之,即韩愈,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加上、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此八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B.巫医百工之人: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等为

人治病。百工,各种手工艺人。

C.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传记,介绍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D.训诂:解释古文字义。在古代,训诂学与文学学、音韵学合称下学。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且解者之为师,固然矣,然与传道有间矣。 (2)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

4.文中作者把老师分为哪两类?请概括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参考答案】 1.B 2.C

3.(1)能传授知识并且解答疑惑的被称作老师,这固然正确;但与传授真理/儒家之道还

是有差距。

(2)巫医和各种工匠的老师,固然不能与儒家所说的老师相比,但是也有一定的说法。 4.作者把老师分为可易之师和不可易之师两类必须师从那个人,然后才能得到传授,否则便一无所得的那种老师便是不可易之师,这样的老师是传授儒家真理的,是与君、亲并重之人;简单地讲解经传,纠正文辞而没有独特见解的只是一般的老师,是可易之师。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题中B项和例句“甲不我告”是宾语前置,A项,是定语后置,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D项,为判断句。

3.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授:传授知识;解:解答疑惑;然:正确;然:但;间:差距;比于君子之道:状语后置局,与儒家所说的老师相比;说:说法。 4.这是一道文艺概括的题目,要求概括文中作者把老师分为的种类和特点,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已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已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进 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古.

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谓枉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处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寤也 寤:觉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其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拔剑撞而破之 ..C.士之未命也 苟以天下之大 ..D.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徒以吾两人在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8年5月10日 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 说 清·章学诚 韩退之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因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 《记》曰:“民生有三,事之如一,君、亲、师也”此为传道言之也。授业解惑,则有差等矣。业有精粗,惑亦有大小,授且解者之为师,固然矣,然与传道有间矣。巫医百工之相师,亦不可以概视也。 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知师之说者,其知天乎?盖人皆听命于天者也,天无声臭,而俾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