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力先生及其子女
王力(左)与詹伯慧。 傅雨贤,广东连平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考入中 山 大 学 语 言 学系)。
詹伯慧,广东饶平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考入中 山 大 学 语 言 学系)。
1990年,在北大举行的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学术研讨会上,孙玉石教授在致辞中称赞,王力先生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的领域里辛勤耕耘,纵横驰骋,肩负起了开创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的一系列著作都充满独创精神,大多发前所未有之新声。《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以《红楼梦》为标准,辅之以《儿女英雄传》,使汉语研究摆脱了对西洋语法的模仿,而走上了真正独立自主的道路。《汉语诗律学》全面详尽地阐释了古今诗词格律,揭示了古典诗词的句法特点。《汉语史稿》第一次系统叙述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历史,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新天地。《中国语言学史》第一次全面扼要地论述了中国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语法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源流,总结了自先秦至清代的汉语研究成果。
王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教学与科研密切相结合的典范,不仅勤于著述,亦笃于教学。由他主编的《古代汉语》首创了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教材体系,为推进全国古汉语教学立下了不朽功勋。南坛北苑,三千桃李,咸被春风。他被誉为“生前一代雕龙手,身后三千倚马才”。(北大中文系挽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力生前孜孜以求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文字改革、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早在1940年出版的《汉字改革》序言里,他就再三强调汉字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并对汉字改革利弊、改革的可能性和拼音文字所引起的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近年来,广东学界、坊间热议“粤普”之争,海内外文人学者反思汉字简化得失,在这个时候回顾王力先生的治学经验,深具意义。 1
谈教学为人
没有一点架子的大学问家,让学生在笑声里学到很多东西
南方日报:在您与王力先生交往过程中,哪些事令您印象最为深刻?
傅雨贤:先生讲课很生动,注意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广东人学习普通话时,常常分不清楚“z、c、s,zh、ch、sh,j、q、x”三套音。王力先生就举了个例子:有些广东学生会把“洗”念作“死”。有一回,一个人问北方的同学“你洗不洗澡”,说成“你死不死”。北方同学听了之后就回答“我不死”,问的人就说,“那你不死,我就先死啦”,对方哈哈大笑:“好吧,你死去吧。”这样的例子他搜集了很多,经常在课上说给我们听,让我们在笑声里学到很多东西。
还有就是王力先生虽然是大学问家,但是没有一点架子,对学生十分亲切。我是连平客家人,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但是在他的纠正和辅导下,我逐渐学会普通话了。先生觉得我很勤奋,在学期末的时候当众表扬了我一个人,令我备受鼓舞。
1954年的时候,我跟着先生去了北大。他给我的毕业考试成绩评了不少“优”,暗示让我留下当助手。但是我不习惯北方的气候,想回中大。临走时我去拜访了他,他问我:“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当时我想把1951年创办的杂志《中国语文》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