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学原理(专)-作业题
96.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值。(×)
97.若两总体的平均数不同,而标准差相同,则标准差系数也相同。(×)
98.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得到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99.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都是用变量值所出现的次数作为权数。(×)
100.调和平均数的计算不易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1.时间序列中的指标数值只能用绝对数表示。(×)
2.把某商场历年销售额的增加数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后所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
列。(×)
3.平均发展水平是一种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4.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因此,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也等于定基增长
速度。(×)
5.某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则该指标的增长量是年年增加的。(×)
6.平均增长量等于累积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7.根据发展的战略目标,某产品产量20年要翻两番。即增加4倍。(√)
8.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日上的发展水平的动态数列,称为时期数列。(×)
9.若某地区1990年末人口数为120万,假定人口增长率稳定在1%,则到2000年末时,该城 市人口数为110万。(×)
10.反映季节变动的主要指标是季节比率。(√)
11.最近几年每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是,时期数列;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水平要运用的平均数
指标是:简单算术平均数。(×)
12.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计算同比指标,如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增长量等。它们是本期发展水
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的结果。(√)
13.测定现象长期发展趋势的移动平均法是:应该尽量扩大时距,把总趋势明显表示出来。(×)
14.某家具商店三年中商品流转额每年增加10000元,表明该商品流转额发展速度逐年提高。
(×)
15.平均增长速度是把各期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开N次方后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出来的。(×)
1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17.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18.定基增长量不能加总得到总增长量,因为它存在许多重复计算。(√)
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之间的关系是,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2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法侧重考察整个时期中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累计法侧重考察期
末发展水平。(×)
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只适用于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在不同时间的综合对比。(×)
统计学原理
13
22.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23.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4.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则编制单位产品成本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产品产量。(√)
25.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26.在有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
27.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7%。(√)
28.表明两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对比的指标和2000-2002年某商店商品销售额动态的指标都属于指数指标。(√)
29.总指数是社会现象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比较的结果。构成这个社会现象总体的因素是可以直接同度量的。(×)
30.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1.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2.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33.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34.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35.在单位成本指数
?q1p1?qp中,?q1p1—?q1p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10
36.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37.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38.统计指数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39.无论掌握的资料如何,均可用综合指数法和平均指数法来编制总指数。(×)
40.价格变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商品20%,说明价格降低了20%。(×)
四、单项选择题:
1.(D 统计分组法)既是统计整理过程的专门方法,又是贯穿统计研究全过程的方法。
2.总体、总体单位和标志(B 都是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动而变动)
3.变异是统计前提,变异是指(D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
4.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A 总体单位) 5.由企业员工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C 标志总量)
6.几位员工的月工资分别是800元、830元、980元、10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变量值)
7.某公司有86名职工,把他们每个人的工资额相加除以86,这是(B 对86个变量值求平均)
统计学原理
14
8.对某市食品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总体单位是(A 该市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
9.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D 同质性)
10.下列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B 产品等级)
11.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D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数量方面)
12.(A 真实性)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3.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C 凯特勒)
14.总体的两大特点是(A 同质性和大量性)
15.统计的四个要素是(B 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
16.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C 方法论科学 )
17.“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D 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18.反映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和基本情况的指标是(B 描述指标) 19.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C 绝对数)
20.调查某大学6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6000名学生) 21.某市为了掌握在春节期间的市场销售情况,拟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B 重点调查)
22.某牙膏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情况,拟进行一次全厂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D 全面调查)
2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各工业企业的全体职工)
24.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 B 调查单位)
25.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商场来估计某品牌商品的销售总量,这种调查方式属于(D典型调查)
26.衡量某项商品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销售额,生产厂家为了了解本厂全部商品的市
场销售情况,应选择的调查方式是(B 抽样调查)
27.某企业进行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质量满意情况调查,要求在7月1日到7月1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A 调查时间)
28.要了解某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D 抽样调查)
29.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D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或估计总体指标 )
30.统计调查表的形式可以分为 (D 单一表和一览表)
31.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2.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C 向上级提交报表的单位)
33.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 D调查单位 )。
34.下列对普查的描述,(C普查是可以经常进行的)是错误的。
35.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特别大的8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属于(C 重点调查)
36.全国工业设备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是(B调查单位)
37.有意识地选取几十块小麦地来估算某县小麦总产量,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 抽样调查)
统计学原理
15
38.2000年11月1日零点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是(C 一次性调查)
39.灯泡的使用寿命是衡量灯泡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某灯泡厂为了了解该厂全部灯泡的质量状况,应该选择的调查方式是(B抽样调查)
4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到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B 调查期限 )
4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B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4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必须是重叠的 )。
4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产品按品种分组)。
4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70---80分这一组)。
4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复合分组)。
4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47.有20 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 单项式分组)
48.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49.次数分配数列是(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50.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D 间断)
51.复合分组是指(C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
52.对总体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得到的统计表属于(A 分组表)。
53.研究某班50名学生的考试结果,其中三个学生成绩分别为60分、80分、93分,这三个数字是(D 变量值)
54.统计分组能够将(C 总体中性质不同的单位划分开来) 55.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依据是(C 选择标志的多少)
56.用离散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原则上( C 应间断)
57.某地30个商店按销售额多少分组编制变量数列(B 变量是销售额)
58.将次数分布数列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的依据是( B 分组标志的特征)
59.企业职工先按性别分组,再按工资水平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复合分组)
60.在分配数列中,频率是指(D 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6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总量指标)
62.总量指标是用(A 绝对数形式)表式的。
6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D 无名数和有名数)
64.2003年—2004年间,甲单位的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是乙单位的103%,这是(B 比较
相对指标)
65.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统计学原理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