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商品结构
目 录
中文摘要 ........................................................ 1 一、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 2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2 (一)快速发展动因分析 .................................................... 2 (二)外贸产品构成不断优化 ................................................ 3 (三)外贸方式的转变 ...................................................... 3 (四)外贸依存度扶摇直上 .................................................. 3 (五)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 3 (六)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 3 三、中国对外贸易地理区域和商品结构分析 ............................... 3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 4 (二)我国外贸地理区域和商品结构 .......................................... 4 四、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和商品结构优化的对策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 6 (二)运用产业政策进行产品调整、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 7 (三)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 ................................ 7 (四)着眼东盟,加强交流与合作 ............................................ 7 参 考 文 献 ..................................................... 9
第 1 页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商品结构
中文摘要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总额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外贸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与此同时,我国的外贸地理结构和商品结构也呈现新的发展变化,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从传统的主要国家发展到多区域、多国别的新态势。我国外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外贸依存度提高、贸易摩差加剧和技术壁垒等进口国“贸易保护措施”也让我国的外贸形势面临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商品结构的资料分析和认识,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最后对我国外贸区域和商品结构优化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外贸现状; 地理区域; 结构分析; 结构优化
- 1 -
一、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旧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属于半殖民地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从四个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三是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四是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
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是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规模每五年翻一番,对外贸易绝对值大幅增长。二是我国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1978—2003年,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197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1978—2003年,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三是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前,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已进入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
此外,2004年,我国外贸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11547亿美元,超过日本,由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世界第三位,我国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0.75%上升到6%左右,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超越德国成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在1980年—2009年期间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进出口额年均增长都在15%左右,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快速发展动因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
- 2 -
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用,外商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进口占58%。
(二)外贸产品构成不断优化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将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一直在进口总额中占80%左右,其中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国家重点建设所需物资,以及工农业生产所需原材料进口稳定增长
(三)外贸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1.1%,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四)外贸依存度扶摇直上
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度攀升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2007年外贸依存为66.2%,2008年60.2%,2009年69.5%。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同样很高,尤其是石油、铁矿石。
(五)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在我国出口数量、品种急剧扩大积累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我国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强度加大,花样翻新,领域不断延伸。主要有“两反两保” 2007年,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案件数目超百起、案值约一百二十亿美元,两者皆比2008年翻了一番近两年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居世界第一。
(六)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中国对外贸易地理区域和商品结构分析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