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冲刺模拟(十一)化学试卷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冲刺模拟(十一)
化 学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
1.2018年是“2025中国制造”启动年,而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玉兔二号”月球车底盘和车轮由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这是由于该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高刚度、高耐磨、耐冲击的特点
B. 我国发射的“北斗组网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C. 高纯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 钾一钠合金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钾与钠都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高刚度、高耐磨、耐冲击的特点,这也正是“玉兔二号”月球车底盘和车轮用该复合材料的原因,故A项正确;
B. 碳纤维主要成分为C,则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故B项正确;
C. 二氧化硅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是制造光导纤维主要原料,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够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所以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故C项正确;
1
D. 短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而钾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A族,不属于短周期元素,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25℃,pH=13的Ba(OH)2溶液中OH数目为0.1NA
B. 常温常压下,22.4L Cl2和5.6g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3 NA C. 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所含的铜原子数为0.1 NA D. 标准状况下,5.6L乙烷中含有极性键数目为1.5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
A. 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液中OH-数目;
B. 铁与氯气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物中有22.4L Cl2和5.6gFe,分别换算成物质的量 可知,铁少量,据此分析作答;
C. 混合物中Cu2S的摩尔质量是CuO的两倍,其分子内所含铜原子数也为CuO的两倍,据此分析作答; D. 1 mol乙烷分子中所含极性键6 mol;
-
【详解】A. 因溶液的体积未知,条件不足则无法通过溶液中的pH值换算成OH数目,故A项错误;
B. 铁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3Cl2+2Fe
g Fe的物质的量为
5.6?g = 0.1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看出,充分反应,氯气剩余,依据关系
56?g/mol式2Fe~ 6e-得,5.6g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3 NA,故B项正确;
的5.6?L = 0.25 mol,乙烷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22.4?L/mol2FeCl3,常温常压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略小于1 mol,而5.6
C. 混合物中Cu2S的摩尔质量是CuO的两倍,其分子内所含铜原子数也为CuO的两倍,则 8.0 g Cu2S和CuO的混合物可以等效成是CuO,则其含有的铜原子数为
8.0?g×NA = 0.1 NA,故C项正确;
80?g/mol,则
D. 标准状况下,5.6 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乙烷分子中所含极性键6 ×0.25 mol×NA = 1.5NA,故D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
2
用。本题B项是干扰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但该题中氯气过量,并不需要实际氯气的具体物质的量解决问题,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3.短周期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获得的电子数目和它的内层电子数目相等,X、Z同主族,Z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R与Z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Y、W
B. X、Y分别与Z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 Y、R分别与X形成的化合物沸点依次升高
D. 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
短周期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获得的电子数目和它的内层电子数目相等,Y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X与Z同主族,Z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为Na元素,则X为H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W为Al元素;R与Z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R为S元素。A.
W的离子有3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A错误;B.
X、Y分别与Z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中过氧化钠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而氧化钠只含离子键,B错误;C. 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比硫化氢高,C错误;D.
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硫酸,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应,D正确;故选D。
4.25℃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弱酸 HCOOH HClO H2S Ka1=1.3×10-7 Ka2=7.1×10-15
A. 若 HCOONa和 HCOOH的混合溶液的pH=3,则c(HCOOH)/c(HCOO-)=10 B. 相同浓度的 HCOONa和 NaClO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前者大
电离平衡常数(Ka) Ka=1.0×10-4 Ka=2.0×10-8
3
C. 任何浓度NaHS溶液中总存在:c(H2S)+c(H+)=c(OH-)+c(S2-) D. 向 NaClO溶液中通入H2S发生的反应为2C1O-+H2S===S2-+2HClO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利用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将
B.依据电荷守恒式列出H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电离常数越小,其对应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结合表格判断;
C.溶液中离子浓度遵循质子守恒定律;
D.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会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HCOOH?c?HCOO??c(H+)转化为,据此分析作答;
Kac(H+)nc(HCOO-)A. 在溶液中,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 【详解】,则pH=3的HCOONa和 HCOOH
c(HCOOH)c(H+)1?10-3 = = 10,故A项正确; 的混合溶液中,c(HCOOH)/c(HCOO)=?Ka1?10-4-
B. HCOONa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Na+) + c(H+) = c(OH-)+ c(HCOO-),溶液中总离子浓度为2 [c(Na+) + c(H+)],同理可得,NaClO溶液中的总离子浓度为2 [c(Na+) + c(H+)],由表格数据可知,HCOOH比HClO易电离,相同浓度的 HCOONa和 NaClO溶液中,ClO-水解程度比HCOO-的水解程度大,说明NaClO溶液溶液中c(OH-)大,c(H+)小,即相同浓度的 HCOONa和 NaClO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前者大,故B项正确; C. 任何浓度的NaHS溶液遵循质子守恒规律,总存在:c(H2S)+c(H+)=c(OH-)+c(S2-),故C项正确; D. NaClO具有强氧化性,则向NaClO溶液中通入H2S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向某溶液中滴加H2O2 溶液,再滴加KSCN溶A 液 B 向H2S 溶液中通入O2 溶液变浑浊 氧化性:O2 >S 溶液变为血红色 现象 结论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