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原考点整理
答一: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材料分析角度: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答二: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十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时间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什么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三、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十四、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含义与相互关系
生产力:认识和改变自然的能力,基本要素有一是劳动资料也称
劳动手段,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人与人在生产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二者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十五、阐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在哪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十六、简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答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二:1、世界是多样的;
2、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 3、世界是多样统一的。
十七、改革的作用
首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其次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最后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文明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但是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
十八、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的步骤
1、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抓重点,看主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