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体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群体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实,人具有社会属性,
生活在各种群体之中,每一个群体都都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发生明显的或潜在的影响;同时,人的认知和行为也影响着自己所属的群体。因此,这两种观点只是在不同角度看问题而已。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性群体,是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群体,它集中体现了群体的各种特点。因此,我尝试把群体心理学原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如下,就是我个人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知识的运用。
一、做好班级细化管理——群体规范的作用。维系群体在于对其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行为定向,并且严格执行,使成员的行为协调性高,关系密切,行动积极;反之,没有一定的规范,缺乏准则,群体的标准化就低,集体就会很松散。
在班级管理中,我与学生共同制定《维护班级是我的责任》(班规班约),细化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考勤、作业、值日、仪表形象、课间操等等各个方面,并设定准确的时间,奖惩的不同程度。把《维护班级是我的责任》以黑板报形式出现,并张贴一份于学习栏。这种明确的行为规范,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去做。
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值日生记录,班主任每天检查,对没有严格执行的学生责令其改正。每周进行评分考核,并公布于学习栏,班主任要经行总分析原因,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最后,
把评分考核的成绩作为德育考核成绩的参考,作为评优评先进的依据,彰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好班级工作分工管理——角色界定的重要性。我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材火焰高。而现实生活中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称之为“社会懒散”。群体心理学指出这种群体成员认为某件事不是由一个人承担,而是大家共同承担时,就会出现“责任扩散”,从而造成群体效力降低,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懒散”。作为有一个群体,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按同样的强度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活动,由此群体内部产生不同的角色。在班级中不同的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除了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而且要明确界定。例如:值日、卫生打扫、黑板报、考勤、作业的收发、广播稿的撰写投递、团队宣传等等各项班级工作要具体到每个区域每个时间段是谁负责的。这样,每部分的工作都有人承担,容易追查责任。反之,职责出现重叠或漏洞就容易产生群体责任扩散,久而久之,班主任所布置的任务就会被推来推去,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社会地位的影响力。在群体生活中因个体角色的不同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社会地位。威廉姆·怀特的经典性的饭店研究表明:在群体中,如果行为是由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发起,他们合作愉快。相反,
如果由社会地位低的人向社会地位高的人发起,合作中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高。许多研究也表明地位会对群体中的人们带来从众的压力。熟知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加以利用。例如:学生参与广播稿撰写的积极性很低,在班干部会上要求每人每个月必须写一篇,而后在班上宣布只要被广播站选中的稿件都可以获得2分的德育加分,在班干部的行为影响下很多同学纷纷参与了投稿。再如:有几位学生违反了班级纪律,在教育他们时,我先询问品行相对较好的学生,问他如果处置这件事,以得到较好的回应态度,这样一来,站在旁边的品行较差的学生就会迫于压力,跟随其他同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凝聚力对群体效率的正面影响。作为正规的群体,经历磨合后的班级具有高度的凝聚力。但这种凝聚力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引导学生群体形成正面的凝聚力是在形成稳定的班级后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八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我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在班级的一墙壁上贴有国家地图和世界地图,营造学习知识的气氛;在另一墙壁上贴有全体学生参与的“爱心手掌印”和读书感言便利贴,充分体现了班级的团结、友爱,以及对每个同学的关心爱护;在讲台上,我亲手种植兰花,并且要求全班同学爱护小小生命,做懂得关爱的人。另外,我要求每次上课前,值日的同学要把讲台、黑板擦干净,以表达对科任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总之,在班
级建设中处处体现“真、善、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无形之中,学生的很多不良行为都得以改正,而且班级团结了很多,学生融洽、互帮互助,尊敬老师,拥护班主任的领导。
五、进德修业,为人师表——成就良好的领导形象。领导是群体发展的中介力量,领导的方式、领导者的行为以及领导与成员的关系都会影响群体的发展。在班级中,班主任就是领导,想让学生准时到校,自己要准时到班;想让学生乐于学习,自己应该热爱学习,与学生共同探索;想让学生理解你的工作,我们先理解学生的行为;想让学生尊敬自己,先尊重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作用是班级管理中的神奇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会运用到各门各派的知识原理,目的却只有一个——希望学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成就有用之才!年轻的我没有太多的教学管理经验,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我愿意接纳新的知识,尝试做各种试验,以丰富我的教育人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