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考试大纲
9 说出“十二”律各律的名称; 10 简述儒、道、墨学派的音乐观; 11 《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二章 中国中古音乐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前255年-公元960年) 教学目的:
学习本章应了解汉代乐府的形成与衰亡过程,掌握相和歌、清商乐以及鼓吹乐的兴起;重点掌握相和大曲、何承天的“三分损益均差律和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的内容。了解唐代乐器的发展情况,对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文字谱和秦汉乐律学的发展;掌握唐代古琴特别是琵琶的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唐代曲子、大曲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第三节 歌舞音乐 1 相和歌 2 相和大曲 3 清商乐
4 百戏、鼓舞和公莫舞 5 曲子
6 “燕乐”与大曲 7 王维的《阳关三叠》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
①笛与羌笛 ②笳和角 ③箜篌
④琵琶的起源与发展
⑤合奏音乐——鼓吹乐的兴起 ⑥《广陵散》、《梅花三弄》 ⑦琴的发展与《离骚》 作品欣赏:1琴歌《阳关三叠》
2敦煌琵琶谱《大食调》
3琴曲《广陵散》
4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5琴曲《离骚》
..
5
第五节 中古乐律学与记谱法
1 秦汉乐律学简述
2 何承天的新律——三分损益均差律 3 八十四调理论
4 燕乐二十八调
5 记谱法 ①文字谱 ②减字谱 ③工尺谱 ④敦煌琵琶谱 ⑤舞谱
第六节 音乐美学思想
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2 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本章思考题 1 名词:《汉乐府》、《相和歌》、《相和大曲》、《清商乐》、《真人代歌》;《曲子》、《唐大曲》、《燕乐》、《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
2 简述汉乐府兴起的历史原因 3 简述鼓吹乐 4 简述秦汉乐律学
5 简述何承天的“三分损益均差律”的历史意义 6 简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7 论唐代大曲兴盛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8 简述唐代琵琶的发展 9 简述唐代古琴的发展
10 简述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三章 中国近古音乐
(宋、元、明、清,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教学目的:
学习本章应掌握明、清小曲的基本内容,鼓吹和丝竹乐;了解宋、金、元时期乐器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说唱音乐的基本发展情况;掌握诸宫调、宋、金、元杂剧,特别是元杂剧的发展;重点掌握郭沔的琴曲《潇湘水云》以及南戏。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器乐的发展,明、清说唱音乐中的鼓词和弹词以及从隋、唐至明、清的中国乐律学的简单发展情况;重点掌握明代传奇中的“四大声腔”以及琵琶曲《海青》
..
6
和《楚汉》,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的产生和朱载育的《新法密率》。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论著的基本内容;掌握《唱论》中所提出的基本音乐美学思想;音乐美学论著《谿山琴况》和《乐府传声》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词调歌曲与白石道人歌曲 1 词调歌曲
2 白石道人歌曲 3 元曲 4 明清小曲
作品欣赏:1姜夔的《杏花天影》
2姜夔的《扬州慢》
3明清小曲《于七抗清十二月》
第三节 乐器与器乐 1 弓弦乐器的产生
2 郭沔与《潇湘水云》 3 琵琶曲《海青》、《十面》与《卸甲》 4 “鼓吹乐”与“丝竹乐” 5 《弦索备考》
作品欣赏:1古琴与乐队《潇湘水云》 2琵琶曲《海青》 3琵琶曲《十面》
4北京智化寺吹鼓乐《醉翁子》片段 5江南丝竹《三六》 第四节 说唱音乐
1 说唱音乐的沿革 2 唱赚 3 鼓子词 4 诸宫调 5 货郎儿 6 弹词 7 鼓词
作品欣赏:弹词《林冲踏雪》中的《贞娘自叹》 第五节 戏曲音乐
1 我国戏曲音乐源起简述
2 宋杂剧 3 南戏 4 元杂剧
..
7
5 传奇与“四大声腔”
6 “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的形成 作品欣赏:1南戏《琵琶记》中的《孝顺儿》 2杂剧《窦娥冤》中的《斩窦》
第六节 朱载堉的“新法密律”——“十二平均律” 第七节 音乐论著 本章思考题 1 名词: 《唱赚》、《诸宫调》、《鼓子词》、《货郎儿》、《小曲》、《楚汉》、《弦索备考》、《鼓词》、《弹词》、《丝竹乐》、《昆山腔》 2 简述词调歌曲和白石道人歌曲 3 简述郭沔的《潇湘水云》 4 简述我国戏曲音乐的形成过程
5 简述我国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的发展 6 论元杂剧产生的原因
7 简述《琴论》与《唱论》 8 简述明、清小曲及其意义; 9 简述“四大声腔”
10 简述“皮簧腔”对中国戏曲所产生的影响 11 论京剧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12 简述朱载堉的“新法密律”
13 《谿山琴况》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 14 《乐府传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下编 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
(公元1840年——公元1990年)
第四章 中国近代音乐
(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教学目的:
学习本章应了解近代京剧的发展;掌握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1 西洋音乐的传入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