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 图文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3:03:51

1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解析:邓小平的这次谈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B、C、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表象。

答案:A

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 ) A.浦东

C.14个沿海城市

B.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是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答案:B

3.(2015·株洲高一联考)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 )

A.特殊的历史时期 C.特殊的社会制度

B.特殊的地理位置 D.特殊的经济体制

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式。

答案:D

4.(2015·长沙高一检测)在现代中国的经济特区中,最为靠近台湾,并期望能够吸引台资入驻的是( )

A.厦门 C.深圳

B.海南 D.珠海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最为靠近台湾”的是厦门。 答案:A

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四个经济特区,其是有三个都是在( )

2

1

A.福建省 C.广东省

B.海南省 D.浙江省

解析:注意空间概念,先确定四个经济特区,再明确答案。 答案:C

6.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

A.上海 C.广州

B.厦门 D.汕头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改革开放后1980年开放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答案:B

7.(2015·南通高一联考)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解析:国家把长江三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应该是经济特区的设立,B项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C项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8.(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 )

A.上海浦东 C.深圳、珠海

B.大连、青岛 D.海南岛

解析:根据选项中几个地区的开放时间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9.由下图可知( )

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

2

1

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

答案:B

10.(2015·杭州高一检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下列省市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A.天津——珠海——上海——海南 B.深圳——上海——海南——上海浦东新区 C.珠海——上海——上海浦东新区——海南 D.深圳——海南——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1980年开放深圳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上海,1988年开放海南,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2

1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些城市?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

(2)设立经济特区既可以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3)第一步,厦门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第二步,福州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第三步,闽东南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原因: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

(2)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

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解析:邓小平的这次谈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B、C、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表象。 答案:A 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 ) A.浦东 C.14个沿海城市 B.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