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和摩擦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 教材版本:
教学生人授课 年级 五 18 12.26 师 数 时间 教学第 1 课授课运动与摩擦力 课时安排 1 新授 内时 类型 容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一、学情分析 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二、教材分析 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 ·知识与技能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要使物体运动起来需要克服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 ·过程与方法 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重量大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策略设计 对科学产生兴趣,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讲授 讨论 分组合作 实验探究 交流 评价 教学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一张鞋底磨损的鞋图片) 为什么鞋底会变成这样?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 节1 过程 教师 活动
谈话:同学们提到了摩擦力,那么摩擦力是怎样的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摩擦力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学 过程 说说自己的想法:行走中与地面发生摩擦,产生的摩擦力使鞋底磨损。 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件,引出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二、认识摩擦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感知摩擦力 1.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3.用图表示出运动方向和摩擦力方向。 4.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教学环节2 教师 活动 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二)测量摩擦力 1.认识摩擦力的大小。 师:摩擦力除了可以感受,还可以测量出来,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力?(出示测力计)用之前首先调零。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师:当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慢慢开始拉动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的大小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边说边示范),当物体运动起来后,我们要保持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读出读数。读数时视线和指针相平。
1.学生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思考并讨论: ①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为什么费力呢? 学生 活动 ②手往前推动,摩擦力是往什么方向的呢?如果手往后拉动,摩擦力又往什么方向? ③试着用图表示出运动方向和摩擦力方向。 3.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 4.学生分组练习测量笔袋或者铅笔盒等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分别记录测量数据。 5.反馈及评价 设计 意图 教学 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叹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猜测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师:(学生汇报测出的数据,看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教学环节3 教师 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只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控制变量,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1.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呢?你的猜测理由是什么? 2.出示实验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3.提示:实验中要改变的是什么因素?准备怎么改变?不改变的是什么因素?怎么保持它们不变?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测量是要注意什么? 4.出示实验步骤,布置学生实验。 5.汇集实验数据,听取学生汇报并评价。 6.小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三)同法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自己完成这一实验。) 1.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2.出示实验材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3.同样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4.出示实验步骤,布置学生实验。 5.汇集实验数据,听取学生汇报并评价。 6.小结: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一)(学生汇报测出的数据,看数据),学生讨论, 提出假设。 (二)1.学生猜测说说自己的理由。 2.学生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法。 学生 活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4.汇报实验结论,建立概念: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三)1.学生猜测说说自己的理由。 2.学生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4.汇报实验结论,建立概念:物体重,运动时
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设计 意图 能够发现信息中所蕴藏的知识。 再次认识摩擦力,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 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 运动与摩擦力 八、板书设计 接触面:光滑 粗糙 物体: 重 轻 关系 关系 摩擦力:小 大 摩擦力:大 小 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不了解,我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引出摩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摩擦的现象产生的条件时,我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我还通过对比试验让学九、教学反思 生逐渐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并且这两个物体要接触到一起,在接触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运动。学生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摩擦现象,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将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手离开桌面拖动两个体会活动,让学生感知磨擦力。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十、课外知识的准备 搜集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例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