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1.直觉主义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但是,它的兴盛以及向法国,意大利的扩展,是19
世纪中期以后的事,直觉主义在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受到欧洲思想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冷遇. 2.50年代以后,直觉主义突然像长河里猛涨的洪峰,在欧洲思想界掀起了巨浪.德国的叔本
华,尼采,法国的柏格森和意大利的克罗齐接踵而起. 第二节 叔本华直觉主义文艺观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唯意志论者和直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一,性格特点
叔本华善于思索,喜欢孤独.他家境富有,但选择了哲学研究.他是一个矛盾的人.如对死亡,
对苦修.
许多思想家的内心世界都很矛盾,正因为性格中的矛盾因素才使他们具有相当大的张力和创造
力.叔本华在性格的矛盾中建立了强大的直觉主义思想体系.
叔本华没有专门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其主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观点都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 中.
二,主要著作
(一)《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 (二)《视觉与色彩》
(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四)《性爱的形而上学》 三,理论核心 (一)生存意志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规定,主要是人的内心或意志的产物.所以,人的意志是
世界的本质和核心.这里的人的意志主要指\生存意志\就是追求生存的强烈欲望.
可见,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内容.
(二)出路
叔本华企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就带有了现代主义哲学的意味.他认为,\人最大
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既然人无法选择是否出生,生而为人又要解除痛苦,怎么办 他指出两 条路:
1.第一条路:根本解决办法,立刻去死或象佛教一样修练,达到六根清净,清心寡欲.
2.第二条路:通过哲学的沉思和艺术的观照得到暂时地解脱. 四,文艺观
(一)艺术本质论
1.叔本华的艺术本质论认为——文学艺术是意志的暂时休歇.
2.意志的暂时休歇就是指在观赏自然和艺术作品时由于消除了物我之间的差别而获得了忘我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68
的境界,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在这种体验中暂时忘却了欲望对自己的折磨,忘记了求生意志对自己 的压迫,获得了一种不知不觉的超然感受.正是在这一刻,人们的私心随之消失,强有力的生存动 机失去了它的威力,这一刻带来了清心寡欲. (二)艺术价值论
1.叔本华认为,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导引人们步入上述境界.诱发那种摆脱意志束缚
的物我两忘的感觉.由此,所有的艺术都有解脱生存痛苦的功能,尤以悲剧为最.
2.叔本华在这里没有夸大艺术的功能,指出艺术的观照只能是对生存意志暂时地忘却. (三)审美过程论——直觉(又译为\直观\ 1.在叔本华看来,功利和理性,求生意志使人丧失了直觉的能力.这是人类的损失,也是人
类痛苦的根本原因.要想消除痛苦,必须抛弃理性而依赖于非理性的直觉.艺术是最好的直觉方式. 2.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即\观审\对此叔本华从两个方面界定:
(1)主体成为纯粹无意识的感知 (2)对象成为意志客观化的理念
(四)悲剧理论——三种悲剧,同一本质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他的哲学的附庸.他认为艺术都有解脱痛苦的功能,但以悲剧为最,因此, 悲剧是\文艺的最高峰\
五,小结
叔本华是直觉主义的开山祖师,唯我主义,直觉主义和悲观主义,是他的文艺理论的三大支柱.
这种理论不仅直接影响了尼采,伯格森和克罗齐,而且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等 都发生过巨大影响.
第三节 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艺观 一,生平
尼采(1844——1900),狂傲的德国哲学家和直觉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一度沉迷于神学,
后思想受叔本华巨大影响,成为反基督教,反理性最激烈的人. 二,主要著作
(一)《悲剧的诞生》
(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17 -
(三)《瓦格纳事件》 (四)《偶像的黄昏》 (五)《瞧,这个人》
(六)《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
三,文艺观
尼采主要是个哲学家,但尼采的哲学与文艺观有很多联系.
(一)艺术本质论
1.日神——阿波罗;酒神——狄俄尼索斯.
2.日神精神——趋向\幻觉之迫力\它所要获取的是美的外观,而美的外观实际上又是人
的一种幻觉;酒神精神——\趋向放纵之迫力\它所要获取的是解除个体存在,复归原始自然的 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69 体验.
3.日神精神——逃避人生痛苦;酒神精神——超越人生痛苦.
4.日神精神:趋向于理性精神;酒神精神:趋向于非理性精神.
5.尼采经过对日神和酒神进行的一般性考察和对比之后,将目光转向希腊人,以确定这两种
冲动在他们中间是如何起作用的,由此,更深入理解希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 6.尼采将希腊文化分为六个时期: (1)第一时期:荷马以前的野蛮时期 (2)第二时期:荷马时期
(3)第三时期:北方蛮族文化入侵时期 (4)第四时期:多立克文化诞生时期
(5)第五时期:\崇高的阿提卡悲剧\诞生时期 (6)第六时期:希腊悲剧的衰落时期
(二)悲剧观
1.尼采的悲剧观——把个人的悲剧化作世界的喜剧.
2.尼采的悲剧观的核心则是:从悲剧中看到由于个人的毁灭而解除了一切痛苦,并且消除了
痛苦的根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获得狂喜,又察觉到个体的毁灭并不影响生命现象的不可遏止
和层出不穷,顿然生出由衷的快感.(circle and circle) (三)审美过程论——核心是\直觉\
1.直觉理论是尼采整个艺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2.尼采认为,以审美的态度洞察人生并促成艺术分娩的冲动与过程,就是直觉.在直觉时,
人暂时逃脱世俗变迁的纷扰,而在短促的瞬间成为原始生灵的本身,与外物或世界本体沟通. (1)直觉的心理基础.
直觉的心理基础是\醉\
因为\醉\能提高整个肌体的敏感性,其本质是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因此,性冲动的醉,一
切强烈情绪所造成的醉,一切激烈运动的醉,酷虐的醉,破坏的醉,某种天气影响所造成的醉,因
麻醉剂所造成的醉,意志的醉等等,都是引发直觉的最好条件.
由醉可以引发两种直觉状态,即日神和酒神的. (2)直觉与理性,道德的关系.
①直觉与理性无关,直觉时的最大特点是无意识,它在平常状态下无由发生,只有借助进入审 美状态才行.
②直觉与道德无关, 尼采认为,道德同样是直觉的对立面.
(四)艺术发生论:艺术家和天才,灵感
1.尼采的微观的艺术发生论与生理学有密切的联系.他把自己的这一理论称为艺术生理学.
2.尼采认为,艺术家必须是一些生命力极其旺盛,受内在的压力的逼迫,不得不给予表现的
人.
3.艺术的产生(创作过程)就是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爆发的结果,越是生命力旺盛的人越是能
产生艺术.所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精力旺盛的天才.肉体的活力是艺术的原动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70
第三节 柏格森直觉主义文艺观 一,生平
1.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直觉主义美学家.生于巴黎,是法国人与犹太人的
混血儿.早年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00年受聘于法国最高等学府法兰西学院,蜚声文坛,
形成柏格森热.191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知识渊博,文学修养很高.1928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
2.柏格森生平两大特点:
(1)从研究自然科学转到哲学. (2)从学校讲台转到书斋.
(3)这两个特点与他一生的学术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前者使他对物质与生命,物质与时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后者使他与现实生活脱离,使他有可能对生命的广延性与时间的延续性作深入的思考.
二,理论核心
直觉是柏格森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他文学理论
- 18 -
的基本概念.以所谓\生命冲动\的绵延性
否定物质,用艺术的直觉否定逻辑理性,可以说是柏格森哲学的基本要点. 三,主要论著
(一)《时间与自由意志:论意识的直接材料》(1889年)
(二)《笑:论喜剧性的意义》(1899) (三)《形而上学导论》(1903) (四)《创造进化论》(1907) 四,文艺观
(一)艺术本质论:艺术与直觉
1.柏格森对于直觉和理性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区分.
2.柏格森的\直觉\
柏格森认为直觉与逻辑的理性认识完全不同,它是超出其外的非理性的东西.
根据柏格森在《形而上学导论》中对于直觉的界定,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他的\直觉\ (1)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2)直觉是由内而外的.
(3)直觉是意义的瞬间生成.
(4)直觉的结果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3.\帷幕说\——直觉与艺术家.
这层帷幕是由我们的功利心,个人利益的实际需要所造成的.生活使我们接受外在事物对我们
有利害的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而其他的一切印象就变得黯淡不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外在的现实世界和内在的精神世界中所抓住的只是\有用\和\类似\的东西,而忽视或完全放弃了\个性\
鉴于以上原因,柏格森认为,只有艺术家才能掀开掀开这帷幕看到背后的实在,因为艺术家具
有\与生活较为脱离的心灵\,它就是直觉产生的基础.
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71
4.李贽的\童心说\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1)李贽的\童心说\
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李贽提出 \童心说\童心说\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自然本性论.
它有两个基本理论假设:
第一:人的自然本性倾向于真.
第二:作为创作最佳准备的\童心\的丧失,是由于理学及其传播造成的.
这两个理论假设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人的自
然本性的复归.\返回自然\这一核心思想使 \童心说\的丰富的美学内涵显露出来:
①贵真反假.李贽的\贵真反假\与柏格森在直觉中提倡的\反功利\是相通的.
②重情轻理.继承古代文论的一个传统\情者文之经\刘勰)情感是文学的生命.
③尊今卑古.童心就是面对现实之心,只要有童心,随手写出的文章就可能发人所未发,因为
这里所写的是你自身感悟的东西,最能体现你自己的个性,所以我手写我心就是自然就是至文. ④崇\化工\贬\画工\李贽的提倡\化工\的境界与毕加索的思想不谋而合.
(2)马斯洛提出\第二次天真\和\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对已经社会化了的成人的\自
我实现\者,当然包括作家和诗人在创造性时刻的心理作了描述和讨论.
(3)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代表,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童心\这样的概念,但
他在《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这篇论文中,从心理治疗的实验中,得出了一些与\童心说\十
分相似的观点,罗杰斯的观点与柏格森\帷幕说\的观点很相似.
(二)直觉与艺术的种类
1.柏格森认为,自然远远不是那么慷慨,而艺术家的禀赋也是有限度的.
2.有人通过色彩和形式把直觉中看到的事物的内在生命的状态显示出来,他就是画家,雕塑
家;有人通过词语感再现他所看到的原始情绪状况态,他就是诗人;还有人用节奏,旋律感传达生 命冲动,他就是音乐家.
(三)艺术特征:独特,个别,不可重复
1.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它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2.柏格森认为,艺术不是一般的事物,符号和类型,而\总是以个人的东西为对象的\
(四)戏剧因素研究:笑与滑稽
柏格森认为,笑与滑稽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稍有差别的概念:
(1)喜剧所表现的是滑稽. (2)滑稽引发的效果是笑. 2.笑.
(1)笑和情感水火不容,而是诉之于纯粹理性的活动. (2)笑不是纯粹的乐趣,也不是美学的,毫无利害观念的乐趣.
(3)笑是公平无私的.
(4)笑的心理基础是:以缓和紧张为前奏,而以自我发
- 19 -
现后的悲哀为结果. 3.滑稽.
(1)产生滑稽的心理机制.
(2)对于滑稽人物来说,是他的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可笑),即\当局者迷\而对于读者
与观众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优越感,即\旁观者清\世界的人看见他的可笑,他也看见世界的人,
但不知道自己的可笑.这就是产生滑稽的奥秘.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72
第四节 克罗齐直觉主义文艺观 一,生平 (一)评价
克罗齐(1866——1952),是意大利继桑克蒂斯之后有很大影响的哲学家,史学家,美学家和
文艺理论家. (二)特点
1.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两度出任政府内阁部长,因反对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而被解职. 2.克罗齐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他认真研究过黑格尔学说,但与其说他受黑格尔的影响,不如
说他是在叔本华,尼采,维柯和桑克蒂斯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因为他的理论基础,所研究的中心
问题以及对于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基本看法,都与上述几位理论家相联系.
3.克罗齐把物质作为心灵意识的附属物,具体说来,他认为外界的物质本来无所谓存在,它
是伴随主体赋予它一个形式之后才开始存在的.这就是克罗齐\艺术即直觉\的哲学基础. 二,主要著作 (一)《美学》(1902)
(二)《逻辑学》(1903—1909) (三)《实践哲学》(1909)
(四)《历史学》(1914)
(五)《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 (六)《美学纲要》(1912) (七)《诗论》(1936) 三,文艺观
(一)艺术本质论:艺术即直觉 1.克罗齐的直觉.
(1)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
(2)一种是来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二)克罗齐艺术与直觉的关系
如何理解克罗齐关于艺术与直觉的关系 从以下三方面:
1.艺术是直觉,幻象.
2.艺术是意象,幻影.
3.艺术如何在喜欢艺术的人那里再现——由外向里,得到意象.由这段话推论出,在克罗齐 那里:
艺术=直觉=幻象,艺术=意象和幻影.所以,艺术=直觉=意象=幻象=幻影
(三)直觉的最大特征是意象性
为了确证艺术的本质,克罗齐从否定的意义上提出了四个判断:
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2.艺术不是实际的功利活动. 3.艺术活动不是道德活动.
4.艺术不具有概念(理智)知识的特性. 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73
(四)艺术发生论 1.直觉与表现.
克罗齐的直觉和表现是等同的. 直觉===表现
2.直觉与形式.
克罗齐的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
克罗齐对于形式与物质的理解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物质)因和形式因的理论.
我们可以把克罗齐的艺术理论用公式这样表述: 艺术=直觉=意象(幻象,幻影)=表现=形式
(五)直觉与艺术种类
1.克罗齐认为艺术形式有整一性,即它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的东西.整一性是个别性与普遍
性的统一.由于艺术是直觉,所以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完全是个人的,但其中也有宇宙的底蕴和世界 的反映,即普遍性.
2.克罗齐坚决反对给艺术分类,他认为艺术的生产既是直觉的过程,就不可能是类型种属的
生产,如果把两者等同,就混淆了艺术与实证科学和数学的关系.
(六)艺术欣赏与批评:再造
1.判断一个艺术品是美还是丑,批评家必须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借助于艺术家所提供的物理
符号和自己的想象力,循原来的程序走一遭,就是再造.
2.文学批评在克罗齐看来是一种\二度创造\活动. (七)艺术的地位
1.克罗齐认为,艺术不是伦理学的女仆,不是政治学的部长夫人,不是科学的女翻译,艺术 有自己的独立性.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