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中文系 外国文学史笔记
诗中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
长篇故事诗代表作: 《玫瑰传奇》:(法国)整部作品运用象征、梦幻手法。 上部: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
下部:反映了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贵族特权 ,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等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中古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1)中古文学的突出特征是宗教色彩、民间文学色彩和开创性。(2)基督教文化的主导地位使中世纪文学深受其影响,不仅教会文学,即使具有民间色彩的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色彩。(3)这些民间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文化精神,肯定现世生活,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4)中古文学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开拓,象征、寓意、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动物故事等流行一时。 第二节但丁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 1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但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2 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打入地狱。3对待爱国主义者。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4对教皇的双重性。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人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但他对待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桎梏。 所以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新生》1292到1293年间,但丁把给贝雅特丽齐写的情诗整理成诗集《新生》,以表达爱慕与哀思。在诗中,但丁把贝雅特丽齐看成是上帝派来拯救自己灵魂的天使,这种理想化的象征形象也延续到了后来的《神曲》中。
《神曲》的主题思想
第一,从字面意义论,整部作品些的是“亡灵的遭遇”,即人死后在三界当中的情况。第二,如果从寓言意义上看,则“其主题是人”。因此,《神曲》实际上是一部以深雪宗教意识作为形式而把人学内涵作为本质的作品,这本身就意味着新旧两个时代的思想杂然并存并且矛盾统一。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1、《神曲》的宗教性。从结构框架上看,《神曲》的结构框架的原则就是基督教传统象征式的。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的设置直接取材于基督教传统。2、《神曲》的人学内涵。但丁始终执著地思考和探索着民族、国家及人类的出路,并把这种对现实的满腔忧愤之情注入了他的《神曲》。因此,诗人虽然是在宗教世界里宣泄着自己积郁已久的愤恨,但却不可能脱离“人”的主题。《神曲》的人学内涵还表现在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即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身上。贝雅特丽齐这一象征形象的人学色彩更为浓厚,是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国,最后见到上帝,象征人通过爱的途径认识最高真理和至善,获得永生的幸福。
艺术成就:1、构思严谨,结构完整。2、象征手法。在《神曲》中,象征的手法俯拾皆是。黑森林象征邪恶的世界,豺、狮、狼分别象征淫欲、傲慢和贪婪,维吉尔象征人智,贝雅特丽齐象征爱,甚至故事结构、情节、题目、典故、引言,处处是象征,因此也处处是玄机。3、虚构与写实等结合。《神曲》的内容本来是虚构的,人死后的三界、灵魂都是作者的想象
而非真实的现实生活。但是一方面,但丁非常强调细节描写。比如,地狱中人如何接受惩罚,炼狱中灵魂如何修炼写得十分详细具体。另一方面,作品涉及了当时最敏感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故事素材和人物形象大多来自于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人物形象丰富多彩。5、俗语写作。《神曲》摒弃了中世纪惯用的拉丁语,用意大利俗语写成,并借用了法语和拉丁语的丰富词汇进行创造,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做出突出贡献。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文艺复兴1 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思想斗争采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 用人权反对神权。(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 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它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1)首先,以人反对神,宣扬人反对神性神权。(2)其次,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3)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4)主张统一,反对封建格局。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一 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薄伽丘的杰作《十日谈》,该作以反对禁欲主义为主要思想。
(1)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反教会、教权的思想,揭露了教士们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种种荒唐
丑恶的行径和伪善的品性。作者从自然道德观出发,对僧侣生活的违反人性予以谴责。(2)有些故事热情赞美人性,表达了崇尚爱情、肯定世俗生活的思想,宣扬了个性解放的主张,抨击封建社会中的等级门第观念,揭露了扼杀破坏、摧残人生幸福和爱情自由的封建力量(3)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肯定了新型资产阶级的生活态度。
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框形结构。设计10个位逃避黑死病而住在乡间的男女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这种形式对欧洲后来的小说影响很大。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 法国文学
人文主义有两种倾向:
民主:拉伯雷《巨人传》(法国早期讽刺小说、欧洲第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国王卡冈都亚,儿子庞大固埃。“请你们畅饮、畅饮知识、畅饮爱情、畅饮真理”的现世人生态度,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创立了“德廉美修道院”(理想社会)。
《巨人传》的巨人形象。 巨人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巨人传》塑造了以格朗古杰、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为代表的三代巨人形象,尤其是通过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的形象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思想。 卡冈都亚爱好和平,爱护民众。
(1)当他的国土遭遇外敌入侵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而非自己的统治; (2)他还表现了对宗教权威的蔑视。
庞大固埃对世界充满好奇,努力探索各种奥秘,他游历各地的动机就是要了解自然万物,探寻真理。
经过人文主义教育的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知识渊博、充满智慧,卡冈都亚对庞大固埃的教育已经避免了当初他本人所走的弯路,不再接受经院哲学的教育,而是直接接受人文主义的,全面的综合性教育。
庞大固埃按照巨人父亲的教育思想成长,他历经艰险、寻找“神壶”的过程正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庞大固埃最终从“神壶”处得到的答案是“喝”,恰与卡冈都亚出生之时的高声喊叫“要喝”相应和,他们要“喝”的是知识,真理和爱情。 七星诗社:
1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更新。
2《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主要人物: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主要成就:爱情诗。 蒙田《随感录》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三 西班牙文学(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流浪汉小说:1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2 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3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 无名氏《小癞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顶峰: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戏剧方面:
维伽: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主人公:劳伦霞 、 骑士队团长:费尔南 塞万提斯称维伽为“自然的奇迹”。
四 英国文学(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高峰)
乔叟(英国诗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结构)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幻想小说)通过一位回到英国的水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斯宾塞:《仙后》(长诗)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文学的高峰。 大学才子派:
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第二节塞万提斯 概述
塞万提斯: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代表作:《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奴曼西亚》(著名悲剧):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惩恶扬善故事集》:西班牙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仅次于《堂吉诃德》的又一部力作,是塞万提斯丰富的想象力的延伸,具有鲜明的塞万提斯风格。该作包括了12个短篇,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为依据,描写了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曲折离奇的冒险经历;另一类主要采用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写法,偏重于揭露和讽刺现实。 《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主题:这部小说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经历,辛辣讽刺和嘲笑了游侠骑士的荒谬行径,展示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城镇乡村的时代风貌,描绘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实情,揭露了西班牙王国表面强大而实际已衰落的本质,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向往自由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艺术成就《堂吉诃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在创作手法上,作品巧妙运用讽刺艺术,采取对比、夸张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个性。2.作者利用骑士小说的模式,进行了巧妙的替换,将骑士小说的训诫改造成人文主义思想的宣传,用堂吉诃德种种荒唐的行侠冒险行为戏拟骑士小说中骑士的“壮举”,特别是对骑士们行侠的目的进行了彻底的置换,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借用骑士小说通过骑士们各处游走而构成情节展开的基本线索,将西班牙社会生活得方方面面串联起来,再吸取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式,以主仆二人的游侠历程为主线,辅之以各自独立又与主题联系密切的故事,从而加深了作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3.在欧洲近代小说中,《堂吉诃德》首次塑造了人物典型。它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塞万提斯也成为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堂吉诃德的形象。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患“游侠狂想症”的人文主义者形象,这就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喜剧与悲剧的双重因素(原因)。
1.堂吉诃德身上具有许多喜剧人物的因素。他荒唐自信,盲目模仿骑士小说中的骑士行为,如把风车当做巨人,把旅馆当做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等等,都是对这个荒唐可笑形象的具体表现。 2.堂吉诃德又是一个充满悲剧精神的人物。他的荒唐行为中体现了不怕牺牲的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在他的滑稽可笑中隐含着崇高和伟大。然而,他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行为并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嘲笑甚至打击堂吉诃德的正义行为,使他备受磨难。怀着崇高理想,为实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