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西城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
理科综合 2018.4
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关于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 B.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两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D.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C.
234902389202341Th?23491Pa??1eB.1H?1H?2He?0n
4144171U?23490Th?2HeD.7N?2He?8O?1H
15.如图所示为某一单摆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的振幅为2cm B.单摆的周期为2s
C.t=1s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最大 D.t=2s时摆球的速度为0
1 0 Bx/cm 2 4 t/s -1 16.α粒子和质子在同一点由静止出发,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后,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
圆周运动。已知α粒子和质子的质量之比mα∶mH =4∶1,电荷量之比qα∶qH =2∶1。则它们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Tα∶TH为 A.1∶4
17.2016年9月15日,我国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它的初始轨道为椭圆轨道,近
B.4∶1
C.2∶1
D.1∶2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第1页(共9页)
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200km和350km,如图所示。关于“天宫二号”在该椭圆轨道上的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B.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C.在M点的机械能大于在N点的机械能 D.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引力始终做正功
18.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
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中国天眼的存在,使得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对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为天眼配备一部发射功率为百万瓦级(106W)的发射机,其发射的无线电波波长为126厘米。那么该发射机每秒钟发射的光子数量的数量级约为(取真空光速c=3?108m/s,普朗克常量h=6.6?10?34J?s) A.1023
B.1027
C.1031
D.1035
M N 19.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两个电路图。把带铁芯的线圈L
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如图1所示,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如图2所示。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电路稳定时灯泡的亮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S 图1
E L L 图2
Su ~ A.接交流时灯泡更亮些 B.接直流和接交流灯泡一样亮 C.线圈对直流和交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D.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更大
20.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
反光镜1 S?1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第2页(共9页) C发射S S1 S2 S?2 S?1 S?2 反光镜2
分束镜
彰他们为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引力波被认为是时 空弯曲的一种效应,物体加速运动时会给宇宙时空带 来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能量。如图为科 学家们探测引力波的装置示意图,发射器发出的激光 S 经半透光分束镜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S1和S2,然后 经过4km长的两臂,在两臂端点处经反射镜反射回来, S?1和S?2相遇形成干涉,被探测器接收。精确调节两
臂,使探测器在无引力波作用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为0。当有引力波作用时, 两臂长度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波可以超光速传播
B.引力波不能传播能量
C.探测器接收到的两束波的频率相同
D.无引力波作用时两束激光到探测器的路程差为0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2所示。
图1
图2
重垂线C 入射小球A
被碰小球B
A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第3页(共9页)
O M P N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 m1m2(选填“>”
或“<”);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
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
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用测量的量表示) (4)在OP、OM、ON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无关的是,与实
验所用小球质量有关的是。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3所示。
他发现M和N偏离了OP方向。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 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N O BM
22.(16分)
图3
P 如图所示,BCD是半径R = 0.4m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D是轨道的最高点,水平面AB与圆轨道在B点相切。一质量为m= 1kg可以看成质点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A点。现用F=7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到达B 。已点时撤去外力F,之后物体沿BCD轨道运动,物体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vD= 4m/sD 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取重力加速度g = 10m/s2。求: O F A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第4页(共9页)
C 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