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下《千米和吨》教案
分组思考讨论,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对各种1吨物体数量的比较,使学生能把1吨质量与不同物体的数量建立鲜明的联系,促进对1吨概念的形成。
三、练习推进,深化学生认识 1.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思考整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分别适于计量怎样的物品?试举例说一说。 独立填写: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补充:
一个鸡蛋大约是55( );16个小伙子大约重1( ); 一条草鱼大约重6( );25只羊大约重1(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素材灵活选填合适的计量单位,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等数学素养。
2.单位换算,熟练技能。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校对。
设计意图:顺逆向的单位换算,促进学生技能的熟练。 3.想想算算,加深感受。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由课件动态出本:
家里的塑料桶可以装10千克水,10桶水大约重多千克?提多少桶水才满1吨呢? 建筑工地上1块轻质砖重约20千克,10块砖重多少千克呢?多少块砖正好重1吨呢? 补充:
超市一大桶色拉油约重8千克,多少桶重1吨呢?
大袋的奥妙洗衣粉重5千克,多少袋这样的洗衣粉重1吨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重量的计算,一方面熟悉进率关系,另一方面促进1吨概念的建立。
4.问题解决,提高能力。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观察信息:图上有什么? 出示问题:一共运来多少吨煤?
独立解答并集体交流,善于从图上寻找所需解决问题的信息,如果得不到整数商,这儿可以用进一法取值。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灵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总结延伸,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回顾梳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延伸探讨:生活中还常见哪些物品是以吨作单位计量重量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