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
10 11 12 13 14 15 16 胶带输送机 循环进尺 日产量 生产方式 出勤人数 回采工效 日循环数 部 m t 人 t/工 个 1 0.8 5740 两采一准备(三八制) 66 87 4
致谢
经过近两个礼拜的时间,我的设计内容全部完成, 这次设计任务,煤层地质构造条件理想,我选择了煤层平均倾角为16°,生产能力为180万t/a的组合,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煤层实际情况,以安全第一和达产为原则,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着手,设计出了一套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优越的现代化大型矿井煤层群组采区开采方案。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对工作面布置和回采巷道的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学到了很多知识,绘制了工作面布置平面图(1:50)和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1:2000)及其剖面图(1:2000)的过程中,从许多细节问题处受益匪浅,同时增强了动手能力,使自己得到了又一次很大的锻炼。
在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过程中,对《煤矿开采学》上所学知识又梳理了一遍,对采矿方面的许多专业知识比以前的认识更深了,在说明书上所附的各计算示意图和插图均用工程绘图软件AutoCAD2007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对使用AutoCAD绘制采矿工程图形有了新的认识,重新温习了许多绘图命令以及了解了最新的制图标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绘制标准、规范、合格的采矿工程图是我们采矿人必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会不断学习认真对待。
25
在此还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指导,特别是魏老师的指导,让我们从无知到有知到更深入的学习。掌握了有关采矿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对于我本人来说有莫大的帮助,再次感谢老师们的教诲。让我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为煤炭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修订本),2009,中国矿业大学。
2、武国振,赵宏珠,吴国华,《设备选型配套图集》1993,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2003,煤炭工业出版社。 5、陶驰东,《采掘机械》1991,煤炭工业出版社。
6、武同振《综采综掘高档普采设备选型配套图集》1993,中国矿业大学。 7、东兆星,吴士良《井巷工程》2009,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8、徐图强,《采掘区队管理》2001,煤炭工业出版社。 9、《中国煤炭矿山机电设备及安全装备选型手册上册》2007,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