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
(I-P1-P2)/5=(1100-10-30)/5=208米
设计采用无煤柱护巷中上下区段煤柱宽5米,区段平巷宽取4米,所以工作面斜长为208-(2×4)=200米
1.2.2确定采区内区段数目及工作面数目
合理的工作面长度能为工作面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工作面长度能获得较高产量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加大工作面长度,可以相对减少区段数目,减少巷道掘进量,本设计采用综采工艺,采出率符合相关规定,因此决定采用5个区段10个工作面布置。
设计采区为双翼采区,区段每翼走向长度为 {3000-(2×10+70)}/2=1455米
其中3000m为采区走向长度,70m为运输、轨道上山间距和的保护煤柱,10m为采区左右边界煤柱。
1.2.3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
根据技术进步和煤炭生产和发展的要求,生产集中化、矿井大型化、运输连续化、系统简单化的发展方向,本采区采用一区一面,故该工作面的产量即采区产量180万吨/年。
1.2.4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的个数及接替顺序
现代化矿井生产提倡高产高效,一矿一面,减少工作人员,提高人均产煤量,故本设计采用单面达产,满足矿井的生产需求,采区内各工作面布置如下: 工作面接替顺序:
K1煤层11101---11102---11103---11104---11105---11106--- --11107-----11108-----11109-----11110。
K2煤层11201---11202---11203---11204---11205---11206--- --11207-----11208-----11209-----11210。
对于K2煤层,煤厚2.5米,可适当增加进刀数以达产。
K1煤层 K2煤层
11101 11103 11105 11107 11109
11102 11104 11106 11108 11110 9
11201 11203 11205 11207 11209 11202 11204 11206 11208 11210
第三节 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统
1.3.1完善采区所需的开拓巷道:
置及生产系
在采区上部K2煤层底板25米处布置回风大巷,通过回风石门与工作面相连,在采区下部K2煤层底板25米处布置运输大巷。
1.3.2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就上山数目、位置提出三个布置方案 进行比较:
方案一:两条上山,双岩上山联合布置,运输轨道上山都布置在K2底板下10米处。
方案二:两条上山,都布置在煤巷中。
方案三:两条上山,一煤一岩,联合上山布置,轨道上山布置于K2煤层内,运输轨道上山布
置于煤层底板下10米处。 表1-5 掘进直接费用表 方案 工程名称 岩石上山(m) 煤层上山(m)
单价 方案一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方案二 工程量 费用(万元) 方案三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1578 1100×1.2×2 =2640 1284 0.00 416.6 0.00 0.00 1100×1.2×2= 10
0.00 338.976 1100×1.2= 1320 1100×1.2= 1320 208.3 169.488 2640 煤仓 3(元/m) 144 1.2×3.142×4×15/0.924×5= 4893.506 487.1 70.5 0.00 0.00 1.2×3.14×24×5/0.924×5 =1631.796 401.288 23.5 合计 338.976
表1-6 维护费用表 方案 工程名称 单价 方案一 工程量 2640×15 =39600 0.00 158.4 费用 (万元) 158.4 0.00 方案二 工程量 0.00 2640×15 =39600 费用 (万元) 0.00 356.4 方案三 工程量 1320×15 =19800 1320×15 =19800 257.4 费用 (万元) 79.2 178.2 岩石上山40 (元/年*m) 煤层上山90 (元/年*m) 合计
表1-7 费用总汇表 方 案 费用项目 掘进费用 维护费用 费用总计
表1-8 技术比较表 优 点:
356.4 方案一 487.1 158.4 645.5 方案二 338.976 356.4 695.376 方案三 401.288 257.4 658.688 方案一 两条上山均布置在岩石中,巷道稳定,受方案二 两条上山均布置在同一煤层中,降低了出11
方案三 兼有方案一和二的优点,维护较容易 采掘干扰较小,且维护容易 缺 点 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工期长 矸量,提高了煤炭的生产率,掘进容易 维护困难,受采掘影响较大 增加了岩石工程量,降低了生产率,增加了掘进成本
综上技术经济比较所述:
故选择方案一,即双岩巷上山的煤层群联合布置的准备方式。
1.3.3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采用双巷布置时,从回采顺序来看,宜上区段采煤工作面结束后立即转到下区段进行回采,以减少轨道巷的维护时间。当瓦斯含量不大、煤层埋藏较稳定、涌水量不大时,一般采用单巷布置,单巷布置综采设备多故要求巷道断面较大一般达12m2以上。不利于巷道维护,维护成本较高。双巷布置缺点是随采面回采设备需移动时不方便,给生产维修带来不便。根据该采区地质条件简单采用单巷布置。
区段平巷采用无煤柱护巷,可以减少煤炭损失量,因沿空留巷在回采顺序上要求上区段回采结束后立即转入下区段,不适合跳采布置,故采用沿空掘巷,沿空掘巷可减少煤炭损失,减少区段平巷之间的联络巷道,特别是减少巷道维修工程量,对巷道支护要求不严,易于推广。 1.3.4
在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内,工作面推进到位置
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工作面布置及推进到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设计产量安全为准,工作面应推进到距上山20m处停采线位置处,即为避开采掘影响对上山的影响而留设的20m护巷煤柱处。
1.3.5采区内上、下区段交替期间同时生产时通风系统,见简图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