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街村发展战略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街村发展战略解读
作者:王蓓蓓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8年第09期
在郑州以南120公里的豫中平原,崛起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庄,这就是曾夺得“河南省亿元村”桂冠,并被人们誉为“中原第一村”的临颍县南街村。
昔日的南街村是有名的“难街村”。改革开放后,南街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南街村依托这里农区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了以50条方便面生产线为龙头,带动面粉加工、调料制作、啤酒、彩印等20多家企业的集体经济群体。产品畅销全国市场,并进军全球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南街村大力宣传推广“红色旅游”概念,旅游业从2005年5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40多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南街村模式的成功和南街村经济的腾飞,源于南街村人一直以务实与长远的战略眼光为自己规划出了一条发展壮大的特色道路。
战略一:“以工养农”——全面解决“三农”问题
在历史上,南街村也实行过联产责任制,村集体所有东西都分给各户。后来因为部分农民弃农经商,部分农田撂荒,加之缺乏统一管理,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亩产从1000多斤下降到500斤。而原先承包给个人的砖瓦厂和面粉厂不能按合同上交所得利润。根据这一现实情况,1984年,南街村党支部在广大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改变发展定位,把个人承包的土地、工厂,逐渐收归集体,如把土地收回来办集体农场,把工厂收归集体所有等等。这样来实行公有制是实现集体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创举,同时也是一种“复归”,是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事实上,这个新的定位,也正是源于南街村及周边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和一直有农副产品加工传统,让南街村人能够在包产到户、计划经济条件下,看到我国的轻工业市场发展的滞后和人民对相关物质产品的需求。因此,南街村党委能够依靠当地资源,以“农”为出发点,将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作为突破口,达到了靠农业上工业,以工业养农业,实现工农结合发展,最终使得南街旧貌换新颜。
南街村“以工养农”的战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办企业,二是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进行农业改革。现在,全村已有面粉厂、方便面厂、食品厂、调味品厂、养鸡场、彩印厂、胶印厂、啤酒厂等26家企业,总产值达14亿元,实现利税6900万元。现在更是在进行第二次创业,全力兴办制药厂和发展红色旅游业。正是南街村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其对农产品的需求,因而刺激了农产品的生产,同时进行的工业化、产业化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南街村农业的机械化进程。为了加大农业生产的投资,连续多年从南街村的村办工业积累中抽出42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终实现了农业生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