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含解析) - 图文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含解析)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7:39:17

还要注意一些能够明显交代情感、主旨等信息的关键词,如“去年”“相逢”等。

考向二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2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篇。首联描写了秋夜星空的高远,颔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卧病,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信息“第二联”“写景精细”,组织答案时应重点分析怎样写景。此诗首联状夜,写北斗垂宇,银汉浮天,写得苍茫空廓。颔联状秋,写风过暗林,一叶飘零,露浸衰草,百虫嘶鸣,写得深沉落寞。

技法探究JIFATANJIU 景物形象鉴赏四角度

1.诗中赏画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赏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角度入手:

2.画中品诗

画中品诗,即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读诗,就容易抓住诗中营造的清新之美。

3.缘景明情

诗歌中的景即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与表现。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意象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

4.双层挖掘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板

概括特点―→描绘画面―→分析感情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绘时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公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赏析题,分析时主要从内容、形式和思想情感上入手。内容和思想情感可以合二为一;形式上主要针对表现手法来谈。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从听觉、视觉等感觉的角度来描写,突出幽静之意境。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是这方面的经典名句。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体现的则是视觉感受,其中“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便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了。

2.[2015·昆明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春词 [唐]令狐楚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令狐楚在《游春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令狐楚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诗人晨起登楼,见一花开放,顿觉春意从四面扑来;仰看暖日晴云,感受东风和煦。虽是早春,却感到了浓浓的春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诗歌鉴赏 《游春词》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前两句写诗人晨起登楼,迎面见到一朵花儿正盛开着,顿时感到春意四面涌来。后两句写诗人再抬头仰望,太阳给人无限暖意,晴朗的天空偶尔飘过几朵云彩,它们懂得自己在春天出场的秩序,东风无须加以催逼。通过对“东风”的告诫,表达了对早春景象的喜爱和希望春天渐次而来的心情。

考向三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蝉》,就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②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菊花之所以特别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主要还是因为它在百花之后开放,具有耐寒傲霜、不与群芳争艳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菊花一直被人们用来象征一种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气质和品格。许多咏菊诗即由此下笔,写菊花的形象和精神。这首诗中写的野菊,与生长在庭院供人观赏的菊花又有不同,颔联正是从形象到气质来刻画野菊的。

技法探究JIFATANJIU 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

1.注意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杨万里的《野菊》中野菊的形象就要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2.注意关注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杨万里的《野菊》中“重阳”一词就点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萧瑟的。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还要注意一些能够明显交代情感、主旨等信息的关键词,如“去年”“相逢”等。 考向二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2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